镀硬铬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镀硬铬镀层粗糙有铬瘤
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阴极电流密度过大。准确计算工件受镀面积,合理设定电流值。(DK=40~60A/dm2);适当提高镀液温度,充分考虑温度与电流密度的匹配。
硫酸含量过低。分析调整镀液成分,并控制CrO3:SO42-=100:1。
阴阳极间距太近。控制阴极与阳极间距离大于200mm,使工件的相对几何尺寸缩小,保证阴极电
不锈钢电镀硬硌
镀硬铬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镀硬铬镀层粗糙有铬瘤
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阴极电流密度过大。准确计算工件受镀面积,合理设定电流值。(DK=40~60A/dm2);适当提高镀液温度,充分考虑温度与电流密度的匹配。
硫酸含量过低。分析调整镀液成分,并控制CrO3:SO42-=100:1。
阴阳极间距太近。控制阴极与阳极间距离大于200mm,使工件的相对几何尺寸缩小,保证阴极电力线分布均匀。
工件凸凹处未使用阴极保护。采用阴极保护,合理布置阳极。
镀硬铬镀层剥落
可能原因及处理方法镀前处理不。检查前处理工艺,根据不同材质,制定并改善适合该产品的镀前处理工艺。
中途断电。阶梯式给电--若断电时间短,形成的氧化膜薄,可采用“阶梯式给电”,使表面得以活化,而后转入正常电镀;阳极浸蚀--若断电时间较长,先将零件作为阳极进行短时间的浸蚀处理(DA=25~30A/dm2,t=30~40s)使形成的薄层氧化膜电化学溶解并形成微观粗糙的表面,而后再将零件迅速转为阴极,以冲击电流电镀2~3min,再转为正常电流电镀。
电镀硬铬设备的要求:
1、电源:对直流电源应发挥其应有效率,一般的利用率不65%、不高于85%。波纹系数不高于5%。
2、铜排、阴阳极杆应根据电源的要求配制,以免在生产过程中发热,损失电能,使电流不能有效输出。
3、阳极:阳极面积应是阴极的2.5-3倍,在实际生产中以挂满为标准。
4、挂具:挂具应根据产品的不同而设计,总的原则是导电好。
5、槽体:溶液体积大一点,成份变化小,同时可适应大工件操作。
不锈钢表面电镀铬目的及通用方法
不锈钢
镀铬的目的:
1、防锈性提高
不锈钢中的马氏体不锈钢如 2Cr13、3Cr13、9Cr18、9Cr18MoV、Cr17Ni2等含铬12%(wt)以上,但不含镍或少量镍的不锈钢,在大气中会变色而发生腐蚀。为了提高耐蚀性,可镀装饰铬或硬铬。
2、改善外观
不锈钢制品与电镀装饰铬合装在一起,外观上有明显差异,为了使外观色泽一致,也常将不锈钢镀铬。
3、提高不锈钢的硬度
特别是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低,虽然耐蚀性较好,但不,为此需镀硬铬,以提高硬度,增加性,延长使用寿命。
4、乳白色铬层
为了获得不耀眼的柔和的镀层,如在不锈钢量具(片尺、千分尺等)的刻度尺或盘上可镀乳白硬铬,既富装饰性又达到光学要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