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氯和水中有机质反应会产生“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的有害有毒阶段进水完成后要对水体进行消毒。一起看虾后有发现:偷死罾的虾表现为虾子都有肠胃、且体色正常,摸后发现头胸甲硬、虾身软,结合水质检测,钙80镁24。这一步所有养殖户都知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超高的氯制剂消毒会对水体造成第二次伤害,大家习惯性用漂甚至强氯精消毒。剂量很难掌控,用少了达不到消毒效果,用多了会有余氯。余氯和水
鱼隐鞭虫咨询热线
余氯和水中有机质反应会产生“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的有害有毒
阶段进水完成后要对水体进行消毒。一起看虾后有发现:偷死罾的虾表现为虾子都有肠胃、且体色正常,摸后发现头胸甲硬、虾身软,结合水质检测,钙80镁24。这一步所有养殖户都知道。但大家不知道的是超高的氯制剂消毒会对水体造成第二次伤害,大家习惯性用漂甚至强氯精消毒。剂量很难掌控,用少了达不到消毒效果,用多了会有余氯。余氯和水中有机质反应会产生“致癌,致突变,致畸形”的有害有毒物质,影响虾苗的正常发育,保障不了成活率。所以建议用比较温和也能达到同样消毒效果的碘制剂进行消毒。

大棚苗二、放苗盐度放苗
大棚苗
二、放苗盐度
放苗盐度主要在5‰或12‰-18‰,分为淡化苗或直发苗。建议:使用“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内服拌料,每组拌料500斤,连续内服,直至虾苗发育完全。淡化苗,即虾苗在放养前需在当粗场淡化至盐度5‰左右,后再放入池塘养殖。直发苗,即虾苗不经过淡化,直接出场运至池塘放养,盐度12‰-18‰左右,与苗场盐度相近。
三、放苗密度
一般暂养池放苗数量在50-100万尾不等,即每立方米放苗5-10万尾。
四、放苗管理
1、放苗后开始标粗淡化,每天加注少量新水,天加水5分钟,后每天适当增加5分钟左右,7天左右可完成淡化。后开始投喂,每天四餐,每餐1-2两,每隔6小时投喂一餐,根据虾苗情况逐渐增加投喂。
2、晴天中午,若棚内温度过高,达35℃以上,可打开大棚两侧通风口,每天通风2-3小时,控制温度,下午3-4点后关闭通风口。
3、随着暂养天数增加,棚内水位也逐渐增加,保持1米以上,增加虾苗活动空间,水中氧气足且不易浑浊。

大棚内常见问题及建议
大棚内常见问题及建议
1、水浑,指标偏高
放苗初期,水中藻类少,水体自净能力弱,加之虾苗活动量大,残饵粪便剩余过多,水质易恶化,出现水浑、指标偏高等问题。广东地区每年的3月、4月都处于季节转换期,天气不稳定,今年更加的明显,仿佛是受到去年特殊暖冬的反弹。
建议:每2-3天使用“碧水安”3两/棚,每2-3天使用一次“利菌多”+“活力碳”各3两/棚。
2、断肠、拖便
放苗5-7天后,虾苗肠道不饱满,出现断肠、细肠、拖便等问题。
建议:使用“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内服拌料,每组拌料500斤,连续内服,直至虾苗发育完全。

病因当池水受重金属等污染时,可引起虾、蟹的幼体发生烂肢,以及
病因
当池水受重金属等污染时,可引起虾、蟹的幼体发生烂肢,以及引起蟹的步足断落;在换水时,虹吸管的吸力太大,或管口接近网箱壁,将虾、蟹的幼体吸在网箱上撞伤或在搬运时撞伤,也可引起烂肢。对虾养殖“以养代防”管理技术(一)随着疫情的逐渐解除、气温的慢慢回升,很多南美白对虾养殖区都开始了早造虾的放苗工作。在蟹受到机械损伤或争食、厮斗、逃避敌害时也会发生自切断肢,但这在同一水域中发生的蟹只会是少数。确诊发病原因,需对水质进行分析及了解饲养管理、换水情况。
症状及诊断
患烂肢病的幼体附肢从远端开始腐烂,甲壳皱缩,尾刚毛从基部烂掉;镜检腐烂处一般无病原生物寄生,仅个别患病幼体在后期有继发细菌,污染较严重时可引起全池幼体。患断肢病的蟹,步足在基节与座节的关节处断落,断落时间长后,断落处带黑色,当步足多数或全部断落后,蟹不久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