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光膜采用的是高分子化工材料和树脂粘合技术,使用寿命具有不稳定和不持续性,在道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反光失效的现象。在一些潮湿寒冷的环境下,产生的板面结露也会给交志带来视认模糊。这些都是直接或间接性的交通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去认知。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早已经清楚上述的逆反射技术视认缺陷,他们更加重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增加外部照明系统、应用LED主动
公路发光标志牌
反光膜采用的是高分子化工材料和树脂粘合技术,使用寿命具有不稳定和不持续性,在道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反光失效的现象。在一些潮湿寒冷的环境下,产生的板面结露也会给交志带来视认模糊。这些都是直接或间接性的交通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去认知。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早已经清楚上述的逆反射技术视认缺陷,他们更加重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基础性研究,通过增加外部照明系统、应用LED主动发光技术去满足了交志在全天候气象条件下的视认功能,保障交通安全和畅通。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研究院(Teaxs A&M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简称TTI)早已经有研究证明道路交志视认性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必然联系,视认性较差的交志,往往会因为交通参与者错误判断或无法判断信息而诱发交通事故;通过提供更加良好视认性的交志,能够及早预防和减少不必要的交通事故。早在10年前,同济大学潘晓东开展了《逆光条件下交志的可视距离研究》,该研究明确提出了早晨和傍晚,车辆迎着太阳光时的交志处于逆光环境中,因困难或无法视认交志极易让驾驶员产生误判甚至于眩晕。

基于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压力,每年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丧命人数和车事故去世率均高居世界前列。很少看到加速或闯信号等不法抓拍装置,即便设置时也会在前方连续安装多块清晰醒目的提示告知标志,以达到让驾驶员守法行车的主要目的。尤其是随着“村村通”工程建设年复一年的 深入推进,农村公路网与农民出行、农用车辆组成了一个新的以“农”为主体的 交通环境。农村公路具有点多线长、弯曲狭窄、视觉障碍、车况低劣等不利于交 通安全通行的因素,道路交志的设计和科学设置已经是当前农村交通 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车的交通安全性能不足,路 的交通安全设施技术缺陷,是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恶劣的三大成因。寄希望于 “主动发光”道路交志技术改变现状,无疑是一种。但是,道路交 志要想完成“从被动反光到主动发光”的产业升级成功,还有着一大堆难题需要 。
产品标准化的形成环境存在困难。“主动发光”能够预防交通事故、照顾所有交通主体、改善道路环境、提升交通秩序的管理水平,显著的优势创造着更多的市场需求和机会。我国的道路交志实施的 是强制性,即《道路交志和标线》(GB 5768 )。至今也仅仅是开了 一个口子“道路交志的光学模式有逆反射式、发光式、照明式”。而主动发 光式道路交志的工艺、设计、设置、验收等规范在该标准中几乎没有提及,标 准依旧主要是介绍逆反射式道路交志技术。这样使得主动发光道路交 志在开始的推广应用中非常乏力。
主动发光交志又叫LED发光交志,可以利用太阳能、风能,也可以通过变压连接市电使用。这说明LED主动发光标志视认效果明显优于V类反光膜(钻石级)逆反射指路标志,而点阵式LED主动发光标志与半透式LED主动发光标志的视认效果则差异不大。是指GB5768-2009《道路交志语标线》中规定的主动发光形式的警示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禁令标志、辅助标志、施工防护等交志,以及自主研制的LED为光源的交志类产品。
《主动发光道路交志》由化于2009年正式立项,由相关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南京赛康交通实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实施起草任务,预计将于2012年正式颁布实施该。该标准有望成为国际首部主动发光交志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