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下料机器人特点:
①可以实现对圆盘类、长轴类、不规则形状、金属板类等工件的自动上料/下料、工件翻转、工件转序等工作。
②不依靠机床的控制器进行控制,机械手采用独立的控制模块,不影响机床运转。
③刚性好,运行平稳,维护非常方便。
④可选:独立料仓设计,料仓独立自动控制。
⑤可选:独立流水线。
上下料机器人种类:
(1)关节式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编程语言
一:上下料机器人特点:
①可以实现对圆盘类、长轴类、不规则形状、金属板类等工件的自动上料/下料、工件翻转、工件转序等工作。
②不依靠机床的控制器进行控制,机械手采用独立的控制模块,不影响机床运转。
③刚性好,运行平稳,维护非常方便。
④可选:独立料仓设计,料仓独立自动控制。
⑤可选:独立流水线。
上下料机器人种类:
(1)关节式机器人
①机器人大工作范围(回转半径) :620mm-3503mm
②机器人负载能力:3kg-700kg
③机器人工作节拍:大于等于3秒
④定位精度:±0.1mm
⑤驱动形式:全伺服驱动
⑥手爪驱动:气动或者电动,根据工件不同定制,自动换爪功能
⑦编程方式:示教编程, AS语言编程
⑧料仓/输送线:根据工件不同定制


未来机器人行业零部件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制造2025》规划总体部署了机器人零部件行业的目标,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该规划针对6自由度及以上工业机器人用关键零部件性能、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等问题做了详解。工业机器人的组成部分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从传感器获取反馈信号,控制机器人的执行机构,使其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规划中提到可以从优化设计、材料优选、加工工艺、装配技术、制造装备、产业化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多方面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的性能机器人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和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UR机器人
传统工业机器人体型庞大,在玻璃防护罩后面工作,迄今为止,仍有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认为机器人自动化过于昂贵和复杂,望尘莫及。奥斯特加博士认为,成本、用户友好性和适用性是阻碍企业走向机器人自动化的三大主要原因。外部传感器一方面使机器人更准确地获取周围环境情况,另一方面也能起到误差矫正的作用。而这些问题,如今都已被新型的合作机器人成功解决。
成本方面,合作型机器人的成本仅仅接近于一个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四分之一,加上新型机器人可为工厂实现更快的周转,同时提高产量,从而得以实现更短的投资回报期。在用户友好性方面,以UR机器人为例,凭借平板尺寸的触摸屏用户界面,用户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指示动作来操控UR机械手臂。UR10型六关节机器人作为轻量化、小型化、人机协作机器人尤其适用于电子、家电和3C行业的装配、机床上下料、物料检测、物品取放、堆垛和拆垛、打磨和抛光等领域。或者,通过轻松把持机械手臂,向它展示所需运动路径,即可完成编程,无需再依赖程序员。再加上UR机器人从拆包、安装、以及编写先一份的简单任务程序所需时间一般不到1小时,为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灵活度。
发展历史
1913年诺伯特·维纳出版《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阐述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先提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工厂。191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即世界上一台真正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1915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机器人控制箱电源为220VAC,运行典型程序消耗功率只有350W。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