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埋在地下的接地导体(即水平连接线)和垂直打入地内的接地体的总称。其作用是把雷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要小(一般不超过10Ω),这样才能迅速地疏散雷电流。
一般情况下,接地体均应使用镀锌钢材,使其延长使用年限,但当接地体埋设在可能有化学腐蚀性的土壤中时,应适当加大接地体和连接点的截面,并加厚镀锌层。各焊接点必须刷漳丹油或沥青油,以加强防腐。
在安装接地
大楼防雷检测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是埋在地下的接地导体(即水平连接线)和垂直打入地内的接地体的总称。其作用是把雷电流疏散到大地中去。
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要小(一般不超过10Ω),这样才能迅速地疏散雷电流。
一般情况下,接地体均应使用镀锌钢材,使其延长使用年限,但当接地体埋设在可能有化学腐蚀性的土壤中时,应适当加大接地体和连接点的截面,并加厚镀锌层。各焊接点必须刷漳丹油或沥青油,以加强防腐。
在安装接地体时,先从地面挖下0.8m左右,然后把接地体垂直打入地下,顶端与接地线焊接在一起。
为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垂直埋设的接地体常不只1根,用水平埋设的扁钢将它们连接起来,所采用扁钢的截面不小于100mm2,扁钢厚度不小于4mm。
为了减小相邻接地体间的屏蔽效应,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一般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接地体不应该在回填垃圾、灰渣等地带埋设,还应远离由于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接地体埋设后,应将回填土分层夯实。
当有雷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向大地流散时,在接地装置附近的地面上,将形成较高的跨步电压,危及行人安全,因此接地体应埋设在行人较少的地方,要求接地装置距建筑物或构筑物出入口及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受地方限制而小于3m时,应采取降低跨步电压的措施,如在接地装置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
除了上述人工接地体外,还可利用建筑物内外地下管道或钢筋混凝土基础内的钢筋作自然接地体,但须具有一定的长度,并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安装防雷装置并非一劳永逸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趋发展,雷击事故已经可以通过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来预防。据中雷介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建筑物或公共设施遭受雷击
的风险值,目的是得到雷电灾害风险源,利用结论提供的信息,选择合适的雷电防护措施来地降低雷击风险。对等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场所或设
施,重要物资仓库或者重大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和设计的依据,然后通过安装防雷装置,预防雷击。
为建筑物安装完善的防雷装置是目前城市防雷减灾的有效措施,但并非一劳永逸。防雷装置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腐蚀、外力、老化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容易失去防护作用。如果不定期检测,不但不能防雷,反而会成为导雷装置。规定普通建筑的防雷检测应每年进行一次,由房屋主管部门负责维护。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以确保防雷装置规范有效。
据了解,目前企事业单位、商场以及的化工厂、加油站等都能够做到按时检测,居民住宅小区却难以推行。据一位人士分析,防雷检测难以进入居民小区,一方面是由于物业公司不愿意到楼顶进行防雷安全检查,业主的防雷意识也不高,有的业主根本就不知道要进行防雷检测;另一方面是防雷检测收费难,因为一栋房子检测需要整栋楼的业主来分摊费用,只要其中一户不参与检测,检测工作就很难进行,致使住宅小区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和整改工作无法落实。

等电位连接是指将分开的诸金属物体直接用连接导体或经电涌保护器连接到防雷装置上以减小雷电流引发的电位差。
等电位连接原理是通过将正常情况下彼此独立的接地系统,通过等电位连接器自动导通系统之间的电位差,从而形成更大的联合接地系统,更有效地进行异常能量释放。
电磁屏蔽是用导电材料减少交变电磁场向区域穿透的屏蔽。雷电电磁脉冲以雷击点为中心向周围传播,其影响范围可达2公里外甚至更远,而不仅仅局限于被雷击中的建筑物本身或其内部设备。
电磁屏蔽技术主要包括空间电磁屏蔽技术和线路电磁屏蔽技术两部分
空间电磁屏蔽技术是通过分布在各个方位具有可靠的、连续电气连接的金属材料层来阻挡电磁波的侵入,通过将电磁能在屏蔽体上进行能量转换使此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接地装置泄放入地。
线路电磁屏蔽技术是通过穿金属管(槽)敷设,并将连续的金属管(槽)两端可靠接地而形成屏蔽体以防止电磁脉冲对金属线路的电磁感应而生成过电压。线路电磁屏蔽技术除具有空间屏蔽功能外,还具有在线路引入过电压时产生反向电动势以抵消线路过电压的功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