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腿蜂的产卵量
一头雌蜂一生能寄生5头青杨天牛幼虫,可繁子蜂247头。一年发生4~7代,以成虫在土块下,小麦分蘖及根茎间的土缝中越冬。育出的子代蜂若超过100头,则25%为雄峰。雄蜂羽1化早于雌蜂1d~2d,常咬破蜂茧与茧内雌蜂交尾。雌蜂寿命长于雄蜂,野外自然发生的越冬代雌蜂可存活210d左右,当年各代在找到寄主的条件下能存活60d~90d,否则20d左右即死去。
天敌花绒寄甲厂商
肿腿蜂的产卵量
一头雌蜂一生能寄生5头青杨天牛幼虫,可繁子蜂247头。一年发生4~7代,以成虫在土块下,小麦分蘖及根茎间的土缝中越冬。育出的子代蜂若超过100头,则25%为雄峰。雄蜂羽1化早于雌蜂1d~2d,常咬破蜂茧与茧内雌蜂交尾。雌蜂寿命长于雄蜂,野外自然发生的越冬代雌蜂可存活210d左右,当年各代在找到寄主的条件下能存活60d~90d,否则20d左右即死去。雄蜂寿命一般6d~9d。雌蜂在2℃~5℃下平均寿命283d,可较长期冷藏,仍不失去生命力。
瓢虫外形特征
瓢虫的成虫体长1.0~16.0mm,体型呈短卵型至圆形,身体背面强烈拱起,腹面通常扁平。4、蛹离蛹,蛹初期为乳白色,羽1化前为黑褐色,外结白茧,长4mm~4。从背面看,前胸背板和鞘翅基部常紧密相连,通常宽度相近。头常嵌入前胸中,有时完全被前胸背板盖住。前胸背板和鞘翅背面光滑,或常有或稀或密的细小短毛。大多数瓢虫具有以下3个特征:即下颚须端节斧形,跗节隐4节式和腹板具后基线,这些特征可与其它近缘种相区分。瓢虫足及触角较短(通常不明显)、鞘翅背面无明显的刻点等特征也有助于与其它近似科相区别。但有些瓢虫的体长形,长于体宽2倍以上,如北美产的大斑长足瓢虫。

瓢虫区系分布
我国大陆的动物区系分属两个界,南部约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与印度半岛、马来半岛及其附近岛屿同属东洋界,为亚洲东部热带动物分布的中心地区;北部自东北经秦岭以北的华北和内蒙、新疆至青藏高原。丽蚜小蜂较为喜好在叶片毛刺较少的植物上找寻寄主,相反,在毛刺较多的叶片上找寻寄主所花费的时间和寄主数量均不如在较为光滑的叶片上所花费的时间少,数量多。根据这个特点,又把我国分为三大自然区——季风区、蒙新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在上述不同地理区,瓢虫的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差异。植食性瓢虫直接依赖于植物,菌食性瓢虫取食寄生于植物的菌类,捕食性瓢虫捕食植食性昆虫,间接依赖于植物。从瓢虫与植物的密切关系分析,处于热带的植物繁茂的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瓢虫的物种多样性也相应丰富。不仅如此,不同植物区系中,瓢虫的种类组成也有明显的区别。

繁育技术
掌握天敌昆虫繁育技术是天敌昆虫商品化的前提,大规模繁育丽蚜小蜂的关键在于合适的中间寄主和寄主植物、适宜的繁育条件以及正确繁育方法的选择。
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专性寄生性天敌,不同的粉虱繁育出的丽蚜小蜂在个体大小、控害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异。由个体较大的温室白1粉虱繁育的丽蚜小蜂在个体大小、寿命、生殖力等生物学指标方面均优于由个体较小的烟粉虱繁育的丽蚜小蜂。以温室白1粉虱为寄主繁育的丽蚜小蜂在田间的控害作用也优于以烟粉虱为寄主的。研究发现,丽蚜小蜂可以寄生粉虱若虫的各个龄期,但是偏好寄生2~3龄粉虱若虫;而在番茄上烟粉虱和温室粉虱同龄若虫同时存在的条件下,丽蚜小蜂明显偏爱寄生温室粉虱;温室白1粉虱更容易被丽蚜小蜂发现和接受。七星瓢虫分布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中、西北、华东和西南等一些省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