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视频作者:青州净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反渗透设备详情反渗透技术是近几年来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高新技术反渗透就是对溶液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使水透过的半透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因为这个过程和渗透现象相反,所以称为反渗透.按各种物料的不同港透压 ,就可以对某种溶液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方法,达到对溶液进行分离、提 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反渗透装置,主
反渗透设备反渗透纯净水设备价格
企业视频展播,请点击播放
视频作者:青州净源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反渗透设备详情
反渗透技术是近几年来才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高新技术反渗透就是对溶液施加一个大于渗透压的压力,使水透过的半透膜,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因为这个过程和渗透现象相反,所以称为反渗透.按各种物料的不同港透压 ,就可以对某种溶液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方法,达到对溶液进行分离、提 取、纯化和浓缩的目的。反渗透装置,主要是分离溶液中的离子范围,它无需加热,更没有相变过程,因此比传统的方法能耗低。反渗透装置体积小,操作简单,适用范围比较广。用反渗透装置,处理工业用水,不耗用大量酸碱,无二次污染,它的运行费用也比较低。反渗透膜分离技术,简称R0技术。反渗透纯水设备系统根据不同的源水水质采用不同的工艺。反渗透装置主要包括多级高压泵、反渗透膜元件、膜壳(压力容器)、支架等组成。一般自来水经一级反渗透 纯水设备系统处理后,产水电导率<10μS/cm,经二级反渗透系统后产水电导率<2μS/cm甚至更低,在反渗透系统后辅以离子交换设备或EDI设备可以制备超纯水,使电阻率达到18兆欧姆(电导率=1/电阻率)。

循环水基础知识问答
碳钢在冷却水中发生腐蚀时的化学反应是怎样的?
答:
阴极反应为:Feà Fe2++2e
阳极反应为:1/2O2+H2O+2eà2OH-
总反应为:Fe+1/2O+H2Oà Fe(OH)2
循环冷却水中的腐蚀形态有哪些?
答:(1)均匀腐蚀 (2)电偶腐蚀 (3)缝隙腐蚀(4)孔蚀(5)选择性腐蚀 (6)磨损腐蚀 (7)应力腐蚀
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将发生哪些变化?
答:(1)CO2含量的变化 (2)碱度的变化 (3)PH值的变化 (4)浊度的变化(5)溶解氧的变化 (6)含盐量的升高 (7)有害气体的进入 (8)工艺泄漏物的进入 (9)微生物的滋长。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金属腐蚀的监测方法有哪几种?
答:(1)挂片法 (2)旁路试验管法 (3)电阻法(4)线性级法 (5)监测换热器法。
循环冷却水中有会加速几种金属的腐蚀?
答:铜、钢、合金钢。
循环水中NO2-过高对水质有何影响?
(1)消耗一部分,使加氯量难以达到指标要求;
(2)亚硝化细菌繁殖严重。
加氯系统检查漏点时,应注意哪3项?
(1)检查漏点时,应用氨水检查;
(2)打开盛氨水的瓶盖,瓶口对准检查点,如冒白烟说明此处泄漏;
(3)如果位置不够,可用滴管吸取氨水,在检查点上滴一滴,但不能把大量的氨水倒入在检查点上,因氨水对铜的腐蚀性较大。
处理时,应注意些什么?
(1)有强腐蚀性,处理时,必须穿耐酸工作服、配戴防护面罩,戴好耐酸手套;
(2)必须有人在现场监护;
(3)必须是将硫酸慢慢倒入水中,而不能将水倒入硫酸中。
发生灼伤事故应如何处理?
(1)进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并立即送医院;
(2)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不能用布或其它物擦洗。根据伤情,确定是否送医院;
(3)溅到衣服上,如量大应立即脱下衣服,并用大量清水冲洗皮肤。
设备如人,设备如果维护得好,也不会出现故障。我们要反思故障的产生原因,采取措施以进行预防为主。而在纯净水设备使用过程中,实现纯净水设备的零故障,是维修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
纯净水设备维修与一样,需要以预防为主,善于治“未病”,应做好纯净水设备的维护工作,避免出现故障,实现设备的零故障,零故障是维修从业人员追求的高境界。
设备的零故障不是说设备不出现故障,而是指设备在生产时间内不出现故障,而维修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在非生产时间将设备的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如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就不能出现故障;又如关键生产线,因故障长时间停产,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蓄水灌:为用户及时提供足够的纯水,内置12升纯水,关键是高压全封闭与空气隔绝,有效的保持了水质。因此,对于这类设备,就需在非生产时间对其进行检修,排除故障隐患,确保零故障。
要达到设备零故障,可从以下5个方面努力:
1、找出潜在的故障,加以解决
找出设备的潜在故障,需要有精通设备的技术人员,知道设备什么时候、什么部位会出现问题。反渗透净水器缺点一:反渗透净水机的出水过于纯净,人体常年饮用反渗透水易造成体内矿物质流失,尤其是人体钙离子流失,导致骨质疏松。如某厂有20组设备,都达到10年使用寿命,其中3组设备某个部位的轴承出现了损坏,那么就可以判断出其他17组设备该部位的轴承已达到使用年限,需提前更换,将该潜在故障消除。
2、通过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的素质,提高人的可靠性,减少人的失误造成的故障
3、改善设计,从源头控制故障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