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管理
出苗率达40%左右时,应撤除覆盖物。用地膜覆盖的,应及时破膜放苗。用作物秸秆覆盖的,分2次~3次撤除覆盖秸秆。
苗高10厘米时可间苗、定苗,株距8厘米~10厘米。定苗后,每10天~15天灌溉并施肥一次,施尿素7.5克~12克/平方米,或腐熟人粪尿750克~1000克/平方米。9月份后,停止施氮肥和灌溉。
适时中耕除草,本着除早、除
苗木销售
苗期管理
出苗率达40%左右时,应撤除覆盖物。用地膜覆盖的,应及时破膜放苗。用作物秸秆覆盖的,分2次~3次撤除覆盖秸秆。
苗高10厘米时可间苗、定苗,株距8厘米~10厘米。定苗后,每10天~15天灌溉并施肥一次,施尿素7.5克~12克/平方米,或腐熟人粪尿750克~1000克/平方米。9月份后,停止施氮肥和灌溉。
适时中耕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见草就除,每除必净。
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褐斑病,多发生于6月~8月的雨季;虫害主要是蚜虫,以chun夏之交发生较重。

“桂花”的繁殖技术 压枝繁殖3月底到4月初,在桂花母本的四周视可压枝条数量的多少(一般每株母本可压4~5个枝条),沿着枝条自然伸展的方向挖一条深、宽各为20厘米的小沟,将枝条顺势压入沟中,并用肥土将沟填满踩实,浇足水后再将压枝部位的土培成馒头状。对于一、二年生苗木,可在杂草萌发前使用对苗木安全性较高的chu草剂。
高空压条9~10月,将毛竹筒1节破为两块,内装满湿土套于优良桂花品种的健壮枝条上,另用支架扶持,经常加水,保持筒土湿润,1个多月后枝条即可生出新根。次年春天,取下新根移栽于地,即成一株健壮的桂花枝,3年后就可开花。
育苗繁殖每年5月,采摘桂花树上成熟的核果,去掉外壳并稍阴干后用湿沙贮藏。到翌年初春将其撒播于预先整好的苗床上,待3月天气转暖时,桂花核果即可发芽生根。一般情况下,一年苗高15厘米左右,护理得好,2~3年就可长高到1米,即可出圃定植。

对于叶片发黄,如果下部老叶发黄多是缺乏氮、钾、镁、锌,其叶老叶上有病斑的多为缺钾、镁、锌,无病斑的视为缺氮,如果上部新叶发黄,多为缺铁、硫、锰、硼等症状。其中发现顶芽枯死的多为缺硼或缺钙所致。
苗圃中的花木对缺少同一种元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又因多种缺素症状常会出现相似之处,故形态上的症状只能作为初诊,采用下列两种方法可以帮助确诊。
一是取一支指形小玻璃管,内盛待测溶液,绑在待测病株上。然后将一叶主脉两侧的叶片剪去,将主脉浸在玻璃管溶液中,7天至10天若被测病株恢复正常,则可确认苗木所缺少的所试元素。
二是从苗木缺素症状上初步判断一下可能缺少哪种元素,然后用该元素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毛笔涂在病症较轻的叶片背面,或喷在病株上,7天至10天后观察病情康复情况。若病情有所改善,或新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色正常,则可确认苗木缺乏所喷或所涂的那种元素。适时中耕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见草就除,每除必净。
苗木修剪重树冠通风,轻苗木寿命
许多人喜欢将苗木修剪成“杯形树冠”,虽然通风良好,但由于疏除过多枝桠,违反了苗木的生长习性,也缩短了苗木的寿命。正确的方法是,对花灌木可以采取开心形,使整个树冠呈扁圆形,通风透光,还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对于法桐等,如上无电线,下无管道,则应采用自然圆冠形,这样不仅遮阴面积大,而且利于植株生长。基质可用人工配比轻质营养土,配制1∶2的粪土、黑沙土作为装袋的营养土。
苗木修剪重修剪结果,轻修剪次序
修剪时要观察分析苗木长势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应先分析造成的原因。若是因为枝条多,特别是大枝多造成生长势强,则要进行疏枝。在疏枝前先要决定选留的大枝数及其在骨干枝上的位置,将无用的大枝先剪掉,待大枝条整好以后再修剪小枝,宜从各主枝或各侧枝的上部起,向下依次进行。对于普通的一棵苗木来说,则应先剪上部,后剪下部;先剪内膛枝,后剪外围枝。苗木种植过密,会造成苗木高径比、高冠比比例失调,也就是说苗木光长个头,没有粗度,根系也不发达,树冠也很小,这样生长会影响苗木的质量。
苗木修剪轻视剪后处理
在园林树木修剪过程中常会留下伤口,有时还会因回缩大枝而造成较大的伤口或因开张角度大出现劈裂现象,如若不及时保护zhi疗,就会造成枝条干枯或经雨水浸泡和病菌侵染寄生,引起枝干病害,使树体衰弱。因此,修剪结束后伤口处可以涂抹快活林植物伤口愈合剂。另外,对于剪掉的有病害的枝条应及时统一处理,避免病害扩散。国内仅山东省从事林木种苗业的就有50万人以上,而且很多是业余的,准入制度不健全、流动性很强、波动也很大。修剪病枝的工具要用硫酸铜消毒后再修剪其他枝条,以防jai叉gan染。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