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洪水灾害的易发多发地区。目前山区农村宅基地选址没有经过专门的防洪评价区域评估,常见有村庄在病险水库下游洪水淹没区建房,或在河道内沟谷中建房,或在山脚下地势低洼处建房,或在山坡下切坡建房,埋下了洪水灾害隐患,一旦山洪爆发,这类房屋会阻碍行洪,壅高洪水位,甚至改变洪水流向,影响堤岸安全,人为增强了洪水的破坏能力,加之农村经济不发达,村内亦没有足
防洪评价报告区域评估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是洪水灾害的易发多发地区。目前山区农村宅基地选址没有经过专门的防洪评价区域评估,常见有村庄在病险水库下游洪水淹没区建房,或在河道内沟谷中建房,或在山脚下地势低洼处建房,或在山坡下切坡建房,埋下了洪水灾害隐患,一旦山洪爆发,这类房屋会阻碍行洪,壅高洪水位,甚至改变洪水流向,影响堤岸安全,人为增强了洪水的破坏能力,加之农村经济不发达,村内亦没有足够的防洪排水措施,以致房毁人亡,因此在宅基地选址阶段进行防洪评价区域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山区村庄被改造,农村居民点被合并重组,基于防洪减灾的宅基地规划对于保障选址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宅基地选址阶段进行防洪评价,可以使宅基地尽量避开洪水灾害区,避免在以后发生洪水灾害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抗洪救灾,当无法躲避洪水威胁时,也可以提前采取截洪、分洪、护岸、防冲和清障疏浚等工程措施对洪水进行有效防御,同时还可以借助洪水监测及预警系统等非工程措施,提前预见洪水灾害的发生,做好人员转移。
宅基地防洪非工程措施
按照防洪区域评估标准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后,沿河宅基地并不是高枕无忧了,而且防洪区域评估标准也不能定的无限高,因此当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就必须有相应的应对方案。
( 1) 建立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在小型水库、塘坝及河道上游设置简易水尺桩、雨量观测器组建监测系统,通过确定预警指标,配置无线预警广播,必要的手摇警报器、锣、鼓、号、高频口哨、手持扩音器等人工预警设备组建简易自动预警系统,有效指导灾害预警转移工作。
( 2) 制定防洪减灾预案。通过制定村庄和企事业单位的防洪抢险预案,组建防洪抢险指挥机构,明确人员的责任分工,购置应急救援装备( 主要包括应急发电机、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衣、、手提式探照灯、安全帽、防寒雨衣、雨鞋、救援抛绳器等) ,绘制洪水风险图,依据预警指标确定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需进行预警和转移的人员,约定预警信号,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转移路线和临时避险安置地点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防御洪水,做到有备无患。
在进行洪水影响评价时,选择流路运用、河道地形及入海口潮位等计算边界条件不同,其评价结果也有差异。基于安全性原则,针对不同边界条件进行防洪评价区域评价。
桥梁建成后,位于河道内的桥墩使过水面积减小,同时增大了水流阻力,造成桥位上游一定范围内水位壅高。从偏于安全角度,壅水计算时选择未开挖的现状河道断面、现状河长,计算天然河道条件下桥位断面的流速、过水面积等水力因子。同时,壅水计算时入海口潮位采用平均高潮位,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在计算桥墩冲刷深度时,若采用较低的水位,得到的断面平均流速、冲刷深度都要大一些,偏于安全。在计算桥墩冲刷时利用现状地形和水位,同时考虑平均低潮位,且不考虑海平面上升。

按照《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二条对桥梁和栈桥的梁底高程的规定,梁底高程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因此,梁底设计高程应考虑黄河防洪、防凌和航运的有关要求进行确定。
( 1) 防洪要求的梁底高程。采用刁口河流路行河末期,桥位断面 10 000 m3 /s 流量左岸大堤、主槽、右岸大堤的水位,并考虑壅水高度、波浪高度、桥下净空,计算得到满足防洪要求的梁底高程。
( 2) 交通要求的梁底高程。《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技术审查标准》第十七条规定: “为满足堤防工程管理与抢险交通的需要,采取立交方式跨越堤防的,两岸跨堤处梁底标高应考虑河道冲淤影响,满足大桥设计水平年 50 年的设计堤顶高程加 4.5 m 交通净高。”
刁口河流路河道淤积按西河口 10 000 m3 /s 流量对应水位 12 m 控制,采用刁口河流路行河末期刁口河桥位设防流量下左、右岸大堤水位,再考虑 2.1 m 堤顶超高、4.5 m 净空高,分析计算得大桥设计跨堤处的梁底高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