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稳定剂掺量的SBS改性沥青针入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温度敏感性改性剂的加入会使沥青的感温性出现变化,但不会改变沥青的本质属性,所以改性沥青仍是一种粘-弹性材料。由于稳定剂和软化剂的加入,改善了沥青与改性剂间的相容性,使改性沥青的胶体结构逐步趋于稳定。随着稳定剂和软化剂掺量的变化,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就会变化。不同稳定剂掺量的SBS改性沥青针入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稳定剂
天津抗凝冰填料
不同稳定剂掺量的SBS改性沥青针入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温度敏感性
改性剂的加入会使沥青的感温性出现变化,但不会改变沥青的本质属性,所以改性沥青仍是一种粘-弹性材料。由于稳定剂和软化剂的加入,改善了沥青与改性剂间的相容性,使改性沥青的胶体结构逐步趋于稳定。随着稳定剂和软化剂掺量的变化,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就会变化。不同稳定剂掺量的SBS改性沥青针入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稳定剂掺量的增大,固定温度下的针入度逐渐增大。不同软化剂掺量的SBS改性沥青针入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随着软化剂掺量的增大,固定温度下的针入度逐渐增大。

两种SBS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
两种SBS改性沥青的弹性恢复均随芳烃油掺量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加入芳烃油提高了SBS改性沥青的弹性性能,主要是因为加入芳烃油可使SBS溶胀得更充分,在沥青中分散更均匀;两种SBS改性沥青的上段、下段软化点和软化点差值都随芳烃油的掺量增大而逐渐降低,但软化点差值仍然远远大于2.5℃,仍不满足规范要求。说明芳烃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SBS改性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但同时降低了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

高浓度剪切加稀释生产工艺
该工艺的前提是胶体磨具备高浓度SBS的生产能力。假设改性沥青SBS含量为5%,常规生产方法是把基质沥青加热至185℃,然后加入SBS,待SBS完全溶胀后,等待半成品改性沥青降温至170℃左右添加稳定剂,但保温罐的沥青降温速度非常缓慢,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占用成品罐,影响装置产量。如果采用高浓度过磨方法,只需将80%的基质沥青加温至185℃,另外20%的基质沥青控制在120℃左右,过磨时SBS含量可达到6.25%或更高,后再混入20%的低温沥青,混合后的沥青温度为:(185×80+120×20)÷100=172℃,既符合稳定剂的添加温度,又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各国改性沥青标准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根据聚合物类型的不同分类,将每一类型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适用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关于对改性沥青的试验,我国通常使用的老化试验是采用薄膜加热试验(TFOT),对改性沥青要采用RTFOT。因为:
①我国一般采用现场生产、现场使用的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制作后一定要保持搅拌状态直至使用,一旦停止搅拌,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离析。因此,对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试验,没有办法保持搅拌状态,试样冷却过程中必然会离析,此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②采用TFOT,某些改性沥青的试样会在表面产生“结皮”,使老化条件降低,妨碍老化的进行;
③采用RTFOT,使其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旋转和搅拌状态,将比较接近老化的实际情况,则技术上对所有改性沥青都要求在人工老化条件后仍保留较小的稠度指标的变化率(残留针入度)和延度、弹性恢复等其他参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