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LED灯起源
20世纪60年代,科技工作者利用半导体PN结发光的原理,研制成了LED发光二极管。当时研制的LED,所用的材料是GaASP,其发光颜色为红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家十分熟悉的LED,已能发出红、橙、黄、绿、蓝等多种色光。然而照明需用的白色光LED仅在200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这里向读者介绍有关照明用白光LED。
LED灯发展
早应用半
红外线接收头
F3LED灯
起源
20世纪60年代,科技工作者利用半导体PN结发光的原理,研制成了LED发光二极管。当时研制的LED,所用的材料是GaASP,其发光颜色为红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家十分熟悉的LED,已能发出红、橙、黄、绿、蓝等多种色光。然而照明需用的白色光LED仅在2000年以后才发展起来,这里向读者介绍有关照明用白光LED。
LED灯发展
早应用半导体P-N结发光原理制成的LED光源问世于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所用的材料是GaAsP,发红光(λp=650nm),在驱动电流为20毫安时,光通量只有千分之几个流明,相应的光视效能约0.1流明/瓦。
70年代中期,引入元素In和N,使LED产生绿光(λp=555nm),黄光(λp=590nm)和橙光(λp=610nm),光视效能也提高到1流明/瓦。
到了80年代初,出现了GaAlAs的LED光源,使得红色LED的光视效能达到10流明/瓦。
90年代初,发红光、黄光的GaAlInP和发绿、蓝光的GaInN两种新材料的开发成功,使LED的光视效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在2000年,前者做成的LED在红、橙区(λp=615nm)的光效达到100流明/瓦,而后者制成的LED在绿色(λp=530nm)的光视效能可以达到50流明/瓦。
LED
液晶屏的电路介绍
中心控制板电路介绍
液晶屏与普通CCFL灯管液晶屏的信号处理电路是相同的,即数字板发出LVDS信号给屏中心控制板;中心控制板将LVDS信号转变为TTL信号。并通过地址驱动板输给液晶基板电路。
液晶屏中控板电路与背光电路无关,不会因为由CCFL背光改为LED背光而改变,也就是说LED液晶屏的中控板与CCFL灯管液晶屏的中控板在电路原理上是相同的,因此两种中控板在实际使用中也有互相代用的可能性。
各种LED液晶屏的中控板具体采用的供电电压LVDS插座种类LVDS排列方式bit选择见液晶屏代用表,如4A-LCD32T-AUC屏中控板供电电压为12V,它采用的LVDS插座为E51/E41,LVDS排列方式为LG120HZ,它的第7脚为LVDS格式选择脚。它是一个101bit屏。
LED灯电路介绍
液晶屏一般有多组LED灯,如4A-LCD32T-AUC屏有4组LED灯,4A-LCD35T-SS1屏有6组LED灯。液晶屏型号不同,每组LED灯使用的LED单元数量及连接方式可能不同。
如4A-LCD32T-AUC屏每组LED灯共有36个LED单元,其中前18个LED单元每两个之间 是串联的,后18个LED单元每两个之间也是串联的,而前18个LED单元与后18个LED单元是并联的。由子供电电压为57V,根据该连接方式可以计算出每个LED单元上的电压=57V/18=3.2V .LED
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一种可以被原子释放出来。是由许多有能量和动力但没质量的微小粒子似的小捆组成的。这些粒子被叫做光子,是光的基本单位。光子是因为电子移动才释放出来。在原子中,电子在原子的四周围以轨道形式移动。电子在不同的轨函数有着不同等的能量。通常来说,有着更大能量的电子以轨道移动远离了核子。当电子从一个更低的轨道跳到一个更高的轨道,能量水平就高,反过来,当从更高轨函数跌落到更低的轨函数里时电子就会释放能量。能量是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的。更高能量下降释放更高能量的光子,它的特点在于它的高频率。自由电子从P型层通过二极管落入空的电子空穴。这包含从传导带跌落到一个更低的轨函数,所以电子就是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这在任何二极管里都会发生的,当二极管是由某种物质组成的时候,你只是可以看见光子。在标准硅二极管的原子,比如说,当电子跌落到相对短距离原子是以这样的方式排列。结果,由于电子频率这么低的情况下人的眼睛是无法看得到的。


可见光发光二极管,比如用在数字显示式时钟的,间隙的大小决定了光子的频率,换句话说就是决定了光的色彩。当所有二极管都发出光时,大多数都不是很有效的。在普通二极管里,半导体材料本身吸引大量的光能而结束。发光二极管是由一个塑性灯泡覆盖集中灯光在一个特定方向。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