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前模具状态要求:生产稳定性验证。根据新项目模具调试经验,初次镀铬的模具要求生产2000件以上,制件封样报告审批完成及问题点锁定后再安排;重新镀铬的模具零件要求表面质量评审值与制件封样状态一致。同时,模具零件电镀后型面粗糙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减小拉深阻力,为模拟电镀后的模具状态,通常降低拉深工序10%的气垫压力进行验证,提前识别缺陷并制定应对措施。所示为气垫压力降低10%后制件
表面喷砂
电镀前模具状态要求:生产稳定性验证。根据新项目模具调试经验,初次镀铬的模具要求生产2000件以上,制件封样报告审批完成及问题点锁定后再安排;重新镀铬的模具零件要求表面质量评审值与制件封样状态一致。同时,模具零件电镀后型面粗糙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减小拉深阻力,为模拟电镀后的模具状态,通常降低拉深工序10%的气垫压力进行验证,提前识别缺陷并制定应对措施。所示为气垫压力降低10%后制件拉深的状态,无起皱或缩颈开裂问题,表明当前模具状态具备充足的零件成形裕度。
电镀件模具如何设计?
电镀件设计的原理及要求
1.基材蕞好采用电镀级ABS,一般采用奇美ABS727,蕞好不用ABS757,ABS757螺丝柱易打裂。
2.塑件表面质量一定要非常好,电镀无法掩盖注射的一些缺陷,而且通常会使得这些缺陷更明显。
3.在电镀件的螺丝孔采用阻镀工艺,避免螺丝打裂,而且要螺丝孔内径要设计比常规单边大10丝(不行可以加胶)。
4.电镀件成本,因电镀是属于外观装饰件,主要起装饰作用,不宜电镀设计,另外,不装饰的部分尽量要偷肉处理,节省产品的重量和电镀面积。
5.电镀件镀层厚度对配合尺寸的影响
电镀件的厚度按照理想的条件会控制在0.02mm左右,但是在实际的生产中,可能蕞多会有0.08mm的厚度,所以在有滑动配合的位置上,单边的间隙要控制在0.3mm以上,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是我们对电镀件配合时需要作的关注。
镀层的孔隙是指镀层表面直至基体金属的细小孔道 。孔隙大小影响镀层的防护能力。测定孔隙的方法有贴滤法﹑涂膏法﹑浸渍法等。
1. 电图像法
通过对镀层的基体金属通电,使其阳极溶解。溶解的金属离子通过镀层上的孔隙,电泳迁移到测试纸上。由于金属离子和测试纸上的化学试剂会发生反应形成染色点,因此可根据测试纸上染色点的多少来判定镀层孔隙的多少。
2. 气体渗透法
气体渗透法是将试样暴露于腐蚀性气体环境中一定时间后,通过显微镜观测锈斑个数合腐蚀程度来计算孔隙率。本方法具有液体浸没试验没有的两个潜在优点:气体渗透入孔隙的能力比液体强;许多气体孔隙率试验模拟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孔隙发生机制。
耐蚀性是指
电镀产品抵抗环境条件侵蚀的能力,它是镀层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不管是防护性镀层,还是装饰性镀层、功能性镀层,对镀层在一定环境下的耐蚀性都有严格要求。因为一旦镀层被腐蚀,产品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耐蚀性测试是考核镀层性能,评价产品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对保证产品的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镀层耐蚀性测试方法有户外暴晒试验和人工加速腐蚀试验。户外暴晒试验对鉴定户外使用的镀层性能和电镀工艺特别有用,其试验结果通常可作为制定厚度标准和电镀工艺特别有用。人工加速腐蚀试验是为了鉴定镀层的质量,如孔隙率、厚度是否达到要求,镀层是否有缺陷,镀前预处理和镀后处理得质量等。但它无法表征和代替镀层的实际腐蚀环境和腐蚀状态,试验结果只提供相对性依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