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受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我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逐渐变得脆弱,供需严重不均衡,因此,如何根据现有数据基础,对风险因素与风险程度作出有效辨识与分析,并基于某种有效理论对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作出合理评估与预测,是保护区域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为积极应对水资源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我国水资源领域学者积极展开了大范围的研究。以邯郸市主城区水资源供给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双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
水资源论证报告区域评估
长久以来,受气候变化与环境影响,我国区域水资源系统逐渐变得脆弱,供需严重不均衡,因此,如何根据现有数据基础,对风险因素与风险程度作出有效辨识与分析,并基于某种有效理论对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作出合理评估与预测,是保护区域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为积极应对水资源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我国水资源领域学者积极展开了大范围的研究。以邯郸市主城区水资源供给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双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模型,从水量 - 水质双参数角度对区域现状和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基于双要素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用于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具有数据易获取、可操作性强的优势。以东营市水资源污染现状为例,指出区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偏低,通过对超载区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调控建议。基于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现状,提出当前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总体处于可载状态,但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且水资源所承载的经济总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对区域水资源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评价,可以有效指导水资源的分配,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因水资源引发冲突的风险。目前与水资源评价有关的研究主要涉及对用水效率或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而关于水资源协调性的评价研究还很缺乏。此外,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可见水,提供了多种评价可见水的方法和可能的水资源分配方法。然而,从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水资源协调的角度考虑,虚拟水也是非常重要的。虚拟水的概念是由 ALLAN提出的,用于指代生产每种农业和工业产品所需的淡水量。随后,HOEKSTRA 等提出了水足迹的概念,即一个、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其同时包括可见水和虚拟水。水资源协调应该同时考虑效率、公平和生态,以实现区域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评价区域水资源协调性时,应同时考虑可见水和虚拟水。

水资源短缺是水资源问题中根本也是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缺水状态的识别存在许多异议。研究在对现有缺水状态识别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区域水资源短缺类型宏观分析全区间界定方法,用以识别区域缺水特点,以及满足短期与长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需求,并依据识别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该分析对指导各地区控制河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指标、跨界河流分水、控制水资源利用量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水资源不仅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支撑人类社会系统发展的战略资源。20 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发展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区域性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些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要解决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要深入了解缺水状态,包括不同区域的缺水程度和缺水类型,再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