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工业界形成一股强劲持久的绿色浪潮,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化,为了持续化发展,实施可循环经济,相继制订或修改法规,对化学物质的危害性、释放性进行检测,对化学物质的健康、环境进行评价。在此情况下,对无毒、无味、不污染且防护效果好,属于绿色环保型的硫脲类防老剂的开发、生产、运用就尤为重要。
硫脲类防老剂的分子
硫脲出售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工业界形成一股强劲持久的绿色浪潮,特别是发达的工业化,为了持续化发展,实施可循环经济,相继制订或修改法规,对化学物质的危害性、释放性进行检测,对化学物质的健康、环境进行评价。在此情况下,对无毒、无味、不污染且防护效果好,属于绿色环保型的硫脲类防老剂的开发、生产、运用就尤为重要。
硫脲类防老剂的分子结构通式为:
R1R2NCNR3R4,其中R1、R2、R3可为烷基、芳基、糠基、氧基和氢原子等。此外,现在生产品种主要有二正丁基硫脲(DBTU)、二正辛基硫脲、乙撑硫脲(ZZ)、三丁基硫脲(TBTU)、二烷基硫脲(L)、二糠基硫脲(DFTU)、1-(对乙氧基苯基)-3-苯基硫脲、BOUR、SOUR、NS-10-N、NS-11等。
改变矿物结构和物相
金精矿中通常含有大量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它们在酸性硫脲浸金时是难溶矿物,而自然金又多与它们伴生或共生在一起。通过低温(600-700℃)氧化焙烧,使大部分硫氧化而产出疏松多孔结构的焙砂。氧化的硫大部分生成SO2逸出,部分与精矿中所含铜、铅、铁等反应生成硫酸盐。若金为硒化金、蹄化金以及含砷、锑的硫化物,也会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金解离。氧化矿和半氧化矿的浮选精矿,其中含有一定量的孔雀石、蓝铜矿、白铅矿、菱铁矿和褐铁矿等,碳酸盐的存在不但会增大硫酸消耗,在矿浆加酸调整pH时还会发生激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甚至造成矿浆外溢而影响操作。褐铁矿(2Fe2O3·3H2O)、针铁矿(Fe2O3·H2O)为三水型和一水型赤铁矿,含结晶水分别为18.4%和10.1%,结晶水的存在也会妨碍金的溶解。通过低温氧化焙烧(缎烧),可使碳酸盐分解生成CO2逸出并脱去结晶水。
通过氧化焙烧,可改变精矿的物相和结构,自然金因失去载体矿物而充分暴露出来,更易于浸出。它不但可加快金的浸出速度、提高金的回收率,也可降低硫脲消耗。
用硫脲溶解金是前苏联的普拉克辛等人于1941年首先提出,当时,未引起世人的注意。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硫脲法浸金技术才开始在世界各地受到重视。前苏联、美国和南非等在硫脲提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七十年代Groenrwald对金在酸性硫脲中的溶解速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证明硫脲溶金速度快而伴生元素如:铜、砷、锑、铅等对其干扰小,而Reddy、charley、Bilston则对反应机理及浸取电位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解释了硫脲浸金的整个化学反应过程。八十年代初,Gabra对硫脲浸金的动力学及浸取条件进行深入研究,测定了Fe、硫脲、硫酸浓度和温度的影响,为酸性硫脲提金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期,国内章建民、萨本嘉及长春冶金研究所等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为国内硫脲法的推广应用做出了贡献。八十年代中期,Schulze在降低硫脲耗量的研究中提出在浸金过程中于矿浆中通入足够的SO2,可以有效地抑制二甲硫脲的不可逆分解,从而使硫脲的损失减少到很低程度,这一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硫脲浸金的应用价值。此后,仍有许多关于硫脲法提金的研究报导,但都只是对前人工作的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方面已无重大突破。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