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浸处理又称均质处理,俗称“引爆”。热浸处理是将钢化玻璃加热到290℃±10℃,并保温一定时间,促使硫化镍在钢化玻璃中完成晶相转变,让原本使用后才可能自爆的钢化玻璃人为地提前破碎在工厂的热浸炉中,从而减少安装后使用中的钢化玻璃自爆。钢化处理后玻璃表面形成均匀压应力,而内部则形成张应力,使玻璃的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抗拉度是后者的3倍以上,抗冲击力是后者的5倍以上。该方法一般用
热弯钢化玻璃
热浸处理又称均质处理,俗称“引爆”。热浸处理是将钢化玻璃加热到290℃±10℃,并保温一定时间,促使硫化镍在钢化玻璃中完成晶相转变,让原本使用后才可能自爆的钢化玻璃人为地提前破碎在工厂的热浸炉中,从而减少安装后使用中的钢化玻璃自爆。钢化处理后玻璃表面形成均匀压应力,而内部则形成张应力,使玻璃的性能得以大幅度提高,抗拉度是后者的3倍以上,抗冲击力是后者的5倍以上。该方法一般用热风作为加热的介质,国外称作“Heat Soak Test”,简称HST,直译为热浸处理。
辨别钢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简单方法:
1 带偏光太阳眼镜,可以看到彩色的斑纹,没有钢化的应该看不到.
2 转角度,看其实也是看玻璃表面是否有压斑.你会看到整板面的玻璃不规则变形.
3 看侧边,玻璃钢化的时候,会软化,平整度因为辊道原因变差,面对面的时候,中间的空隙就是一个椭圆,这样,很明显.
4钢化玻璃的平整度比普通玻璃要差,简单的办法:将两块玻璃面对面的竖着紧靠在一起,观察相靠的两片玻璃的两个长边,看看两片玻璃长边之间有没有明显的缝隙,如果有缝隙是不是都呈一定的弧形,如果是,那应该是钢化的.注意是面对面,不是面靠背.这是要体力的.否则就用两张曝光的X光胶片来看看,你侧面70度看时,应看到有钢化后的蓝色风斑,玻璃的平整度也比没钢化前的玻璃有明显的下降.
②成品玻璃与设计弯曲深度出现不同。这说明钢化工艺参数设定有问题:在加热阶段,玻璃的加热温度不够;在冷却阶段,主要是风栅上风口与下风口吹风时不同步,在吹风时一个先打开吹风,一个后打开吹风。如果下吹风口先打开吹风,则成型后玻璃的弯曲深度会加大,反之,上吹风口先打开吹风,成型后玻璃的弯曲深度会减小,不按设计深度成弧。的钢化玻璃历史zui初始于1955年,有上海耀华玻璃厂开始试制,1958年秦皇岛市钢化玻璃厂试产成功。
方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操作人员可重新调整工艺参数,适当调整玻璃的弯曲深度。
③成品玻璃的型面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方案:遇到这类问题,操作人员可适当调整加热段的弯曲时间和急冷的时间,或者弯曲段传动链条的张紧程度,通过对钢化工艺参数或设备的调整解决这类问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