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统:
事先无法编制运动程序,而是要求在运动过程中根据所获得的周围状态信息,实时确定控制作用。
1、驱动方式:参见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
2、运动方式:
(1)点位式。要求机器人准确控制末端执行器的位姿,而与路径无关;
(2)轨迹式。要求机器人按示教的轨迹和速度运动。
3、控制总线:
(1)国际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
工业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系统:
事先无法编制运动程序,而是要求在运动过程中根据所获得的周围状态信息,实时确定控制作用。
1、驱动方式:参见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
2、运动方式:
(1)点位式。要求机器人准确控制末端执行器的位姿,而与路径无关;
(2)轨迹式。要求机器人按示教的轨迹和速度运动。
3、控制总线:
(1)总线控制系统。采用总线作为控制系统的控制总线,如VME、MULTI-bus、STD-bus、PC-bus。
(2)自定义总线控制系统。由生产厂家自行定义使用的总线作为控制系统总线。

国产化仍需努力 机器人零部件行业获更多支持
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上,从上游、中游到下游依次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制造以及系统集成。目前国内机器人制造厂商主要以下游的系统集成为主,关键零部件方面主要依赖进口。
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机被视为机器人产品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70%,可以说,要想分得机器人上百亿市场一勺羹就要占领零部件技术的制高点。
据统计2015年约有75%的精密减速器为进口,伺服电机和驱动超过80%依赖进口。这成为了制约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工业机器人
伺服系统是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动化行业中实现jing确定位、精准操作的必要环节,在机床工具、纺织机械、印刷机械和包装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2015年市场规模达到122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占比8.7%,市场规模约为10.6亿元。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将达47亿元左右,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35%。工业机器人已知早的工业机器人,符合ISO定义是由“条例”格里菲斯P·泰勒于1937年完成并出版的Meccano杂志,1938年3月。

机器人产业的“技途”
首先要打破机器人产业化存在的制约瓶颈。关键元部件依赖进口,特别是在性能很高的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为明显,造成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机器人产业的成熟及国际竞争力的形成。部分研究机构或企业为争取项目资助,过度追求高指标、性能,使得工业机器人成本过高,甚至高于国外同类产品,造成产品无法推广应用。近10几年过分强调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研发,忽视关键技术突破,使得工业机器人某些核心技术处于实验室阶段,制约了机器人产业化进程。这些瓶颈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逐一po解。装配机器人主要用于各种电器制造(包括家用电器,如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电冰箱、吸尘器)、小型电机、汽车及其部件、计算机、玩具、机电产品及其组件的装配等方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