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模具电镀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电镀复合镀层
复合镀,是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的方法,在溶液中加入不溶性的有机和无机的固体微粒,与基质金属共沉积而形成复合镀层。复合镀的基质金属有镍、铜、钴、铬和一些合金,也可采用化学镀镍磷合金,使用的分散剂有氧化物、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以及金刚石等各种硬质固体微粒。这类镀层不仅硬度高、性好、能降低摩擦件的磨损,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能
五金电镀
关于模具电镀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电镀复合镀层
复合镀,是采用电镀或化学镀的方法,在溶液中加入不溶性的有机和无机的固体微粒,与基质金属共沉积而形成复合镀层。复合镀的基质金属有镍、铜、钴、铬和一些合金,也可采用化学镀镍磷合金,使用的分散剂有氧化物、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以及金刚石等各种硬质固体微粒。这类镀层不仅硬度高、性好、能降低摩擦件的磨损,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抗高温能力,故有“金属陶瓷”之称。
复合镀层在400℃高温时,仍具有优异的性,展示出优异的抗粘着磨损性能。尿烷橡胶模具,经含15%Vol氟化石墨微粒镍镀层处理的,不使用脱模剂,在成型温度高的工程塑料的成型中,经此处理的模具有成效。
电镀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模具零件型面高低不平可能造成镀层表面变黑,应在模具保养作业时定期用800#的细砂纸清除黑面,否则易造成镀层损伤。
模具零件加强筋或R角等部位,因受力较大,一般在2000冲次后应立即确认铬层状态,正常情况下,模具零件整体清洗保养用800#以上的细砂纸对其进行抛光处理。
小面积镀层脱落处理方法:发现模具有小面积镀层脱落后,若不及时处理,脱落面会很快扩散。为抑制铬层脱落扩散,采用浸泡煤油的细油石(400#)对脱落处基体与镀层交接位置进行细磨、钝化处理,使段差区域渐变过渡,减少铬层脱落面积,处理工具与方法。
模具零件电镀原理
镀铬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固体表面上沉积一层金属铬的过程,电解液为铬酸溶液,模具零件为阴极,在特定的电压和电流密度的阳极上进行氧化反应产生氧气,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产生氢气,从而析出铬并附着在模具零件表面。
某车型后侧门内板压边圈结构,材质为GM246,质量6.4×103kg,其筋条厚度分别为30、40mm,符合模具筋条≥30mm的技术规范。为改善钣金拉伤缺陷,对其进行电镀处理以提升模具零件的硬度与降低型面粗糙度。跟踪模具零件电镀后的生产状态发现,经约1200冲次后钣金表面出现多条可视的拉伤,检查压边圈发现其表面也存在多处长度为45~100mm的细密裂纹(见图4(b)),且模具零件裂纹与钣金拉伤处完全吻合。因此,如何规避电镀后模具零件表面出现裂纹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剖析模具零件电镀开裂的失效机理,联合铸造厂、模具厂及模具镀铬厂家三方,分别从模具结构强度、模具铸件质量、模具热处理工艺及模具电镀过程氢脆现象的控制等维度进行分析。
硬度是
镀层的重要机械性能之一。镀层的硬度决定于镀层金属的结晶组织。为了消除基体材对镀层的影响和镀层厚度对压痕尺寸了限制,一般用显微硬度法。即采用显微硬度计上的金刚石压头,在一定静负荷的作用下,压入试样的镀层表面或剖面,获得相应正方角锥体压痕。然后用硬度上测微目镜将压痕放大一定倍率,测量其对压痕对角线长度。
镀层脆性是镀层物理性能中的一项重要指针。脆性的存在往往会导致镀层开裂,结合力下降,乃至直接影响镀件的使用价值。 镀层脆性的测试,一般通过试样在外力作用下使之变形,直至镀层产生裂纹,然后以镀层产生裂纹时的变形程度或挠度值大小,作为评定镀层脆性的依据。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