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实验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各部的剖开标本观察的位置、分部及粘膜皱襞。为消化管的一段,全长5~7m,蟠曲于腹腔中部和下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空肠和回肠借系膜固定于腹后壁,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1.十一指肠 其长度相当于本人的12个指幅,呈蹄铁形,包绕胰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起自平2胸椎和腰椎相交平面的幽门,走向
动物肝部分切除模型
消化系统的大体解剖结构实验
用腹腔解剖标本及各部的剖开标本观察的位置、分部及粘膜皱襞。为消化管的一段,全长5~7m,蟠曲于腹腔中部和下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空肠和回肠借系膜固定于腹后壁,具有较大的活动性。
1.十一指肠 其长度相当于本人的12个指幅,呈蹄铁形,包绕胰头,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起自平2胸椎和腰椎相交平面的幽门,走向右后方,急转成为降部;降部紧贴第2~3腰椎体的右侧,沿右内侧缘下降,降部左侧紧贴胰头;水平部向左横跨第3腰椎在第3腰椎左侧续于升部;升部向上至第2腰椎左侧向前下方急转移行为空肠。
十二指肠仅在幽门和近十二指肠与空肠连接处为腹膜所包被,其余部分均位于腹膜后方。观察剖开的十二指肠标本,可见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襞,用放大镜观察还可见有密集的细小绒毛。降部的后内侧壁的粘膜上有一纵行皱襞,其下端形成圆形突起,为十二指肠大。十二指肠大顶部有一小孔,为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有时在十二指肠大上方还可见一个小,为副胰管的开口。
2.空肠和回肠 空肠和回肠为腹膜包被,借腹膜形成的系膜固定于腹后壁。肠管与系膜相连的缘为系膜缘。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迂回盘曲成为若干回曲。空肠占全长的2/5、位于左腹外侧区和脐区,管壁较厚,管径较大,血管分布较丰富,在上颜色较红;回肠占的3/5,位于脐区和右腹区,管壁薄,管径较小,血管较少在颜色浅。
观察剖开的的空、回肠标本,可见粘膜表面形成许多环形皱襞,仔细观察可见到表面的绒毛。一般空肠的环行皱襞密而高,回肠的环行皱襞稀而低。将肠壁粘膜对着光观察还可透见有散在的孤立淋巴小结和呈长椭圆形的集合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在回肠下部较为多见。
脂肪gan模型
实验方法
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
模型组:高脂饲料+正常饮水
第8周后进行体重、肝指数、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检测,观察血qing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三酰甘油、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检测。模型组中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都有明显提高。
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模型组病理切片可见肝组织有大油滴和小脂滴,肝细胞肿胀,胞质易见脂肪空泡,肝细胞有明显炎性改变。
肝组织HE、油红O染图,100×。

肝硬hua模型
选体重150-200g的Wistar大鼠,将D-氨基半乳糖配制成10%的生理盐水溶液,用1NNaOH将pH调节至7.0,以250mg/kg的剂量行腹内注射,每天一次,每周6天,约半年左右即可形成肝硬hua。
在复zhi过程中,自股动脉取血作肝功能试验,包括xue清蛋白测定、浊度试验、转氨酶、乳酸脱氢酶(LDH)、单胺氧化酶(MAO)、5'-核苷酸酶(5'-NA)、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dan碱酯酶。分批处死动物进行尸解,观察腹shui,心、gan、脾、肺shen等器guan形态,用4%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厚5微米,进行HE、网状纤维(Gordon与Sweet法)、胶原纤维(Van Gieson 法)及弹力纤维(Weiger法)染色。
在采用上述剂量D-氨基半乳糖长期多次注入大鼠腹腔时,动物耐受性较好。逐渐出现进食活动减少,有时解稀糖大便,腹部较为膨隆。半年内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重平均增长显著延缓。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