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
外径千分尺定制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使用
外径千分尺的零位校准
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读数时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读数时,先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管下刻度线的分度值(只读出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再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刻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毫米。如果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下刻度线之间无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即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可动刻度的值;如微分筒端面与下刻度线之间有一条上刻度线,测量结果应为下刻度线的数值加上0.5毫米

千分尺存放时注意事项
千分尺构造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曲柄和固定套筒互相牢固地连在一起;另一部分是微分筒和测微螺杆牢固的连在一起。因为在固定套筒里刻有阴螺纹,测微螺杆的外面刻有阳螺旋,所以后一组可以相对组转动。转动时测微螺杆就向左或右移动,曲柄附在测砧和固定套筒上。微分筒后端附有测力装置(保护棘轮)。当锁紧手柄锁紧后,固定套筒和微分筒的位置就固定不变。千分尺存放时注意事项:
1.存储时避免阳光直射。
2.存储在通风性良好、低湿度的场所。
3.存储在没有灰尘的场所。
4.如果存放在箱子或其它容器中,箱子或容器不能放在地上。
5.存放期间,测量面之间应该留有0.1mm到1mm的空隙。
6.不要将千分尺在夹紧的状态下存放。

游标卡尺的基本发展过程
游标卡尺的基本发展过程如下:
现代测量价值的游标卡尺一般认为是由法国人约尼尔·比尔发明的。他是一名数学家,在他的专著《新四分圆的结构、利用及特性》中记述了游标卡尺的结构和原理,而他的名字Vernier变成了英文的游标一词沿用至今。1851年由美国Brown & Sharpe 公司将Nonuth 及 Vernier 两个构想制造出支游标卡尺,后由德国Masuer兵工厂加以改良制造,是工程上应用广的量具。1854年荷、法、德、英、都普遍用上了游标卡尺。1856年日本也普及了游标卡尺,游标卡尺的制造技术逐渐更新迅速提高,使之成为了通用性的长度。19世纪中叶,美国机械工业发展,美国夏普机械有限公司创始人与1985年秋,成功加工出了世界上批四把0-4英寸的游标卡尺,其精度达到了0.001毫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