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未雨绸缪,养殖全过程始终保持、调控好一池塘水是一门技术;若遇水色突变、水质败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将笔者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其调控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泥鳅池塘在用消du剂或烈性杀虫药如、硫酸铜等泼洒后,池中大量浮游生物被杀si,池水突然变清,透明度迅速提高,鱼虾泥鳅安静的栖息环境被打破,shui中溶氧骤减,鱼虾泥
泥鳅苗养殖
如何做到未雨绸缪,养殖全过程始终保持、调控好一池塘水是一门技术;若遇水色突变、水质败坏,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补救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将笔者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其调控措施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泥鳅池塘在用消du剂或烈性杀虫药如、硫酸铜等泼洒后,池中大量浮游生物被杀si,池水突然变清,透明度迅速提高,鱼虾泥鳅安静的栖息环境被打破,shui中溶氧骤减,鱼虾泥鳅由于应激反应而出现狂游或跳跃等症状。第二,生态效应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泥鳅可直接吃掉水中的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bo虫害的部分功能,省用农yao,减少了粮食污染。对于此种情况,应迅速提高水中的浮游生物量,特别是有益藻类和微生物的数量,维持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和溶氧量。
这种池塘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都很普遍,能经常有新鲜水注入的池塘会好一些,但对于无水可换的池塘,这的确是一大灾难。经常采用的处理措施是:定期全池泼洒微生物制品分解池塘有机物,解除,促进摄食。增强泥鳅体质,提高抗病力。
“养鱼(泥鳅)先养水,防病宜调水”,实践告诉我们,“水”才是养殖之根本。我们不仅要学会去“看水”,更应懂得怎样及时、有效地去调好水。此法﹙食yan水﹚目般效果不大,“将其转移到清新的微流水中去暂养”不现实,操作难度特大,“微流水”不是随处可有,因此,此法值得思虑。很多水产病害不是所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回归到水本位上来搞水产养殖,多从池塘水环境微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养殖.
但在天气闷、阴雨天、水质严重恶化、水面出现气泡等情况下,或早晚巡塘时发现泥鳅受惊跳动、群集水面、散乱游动,则说明是严重缺氧,必须迅速处理。对轻度浮头,只需立即注入新鲜水增氧即可,但千万不能在傍晚注水,以免造成上下水层对流反而加剧浮头。暗浮头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初,由于症状轻,不易察觉,如不及时注水预防,易发生泛塘。建池的时候要请有经验的挖土机师傅和推土机师傅把池底推平,这是关键的。对天气、水质突变引起的浮头,只要减少投饵,将饵料残渣及时捞出,从速注入新水即可解决。
大力发展泥鳅人工养殖前景非常广阔。
现将实践积累的泥鳅人工繁育及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提供给广大养殖者,供参考。
一、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一)人工繁殖
1.亲鳅来源
亲鳅hao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
2.亲鳅放养
4月初,将亲鳅依雌雄1∶1.2~1∶1.5比例分养于面积为80~120平方米,水深为70~80cm的亲鱼培育池塘中,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0.5~1kg。亲鱼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
加固池埂,放养时用3%~5%的食yan水消毒5分钟左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