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换电站对电池集中存储和充电,并且为电动汽车更换电池,仅需3-5分钟即可补给300-500公里续航里程。有41%车主使用小区私人桩充电,此外有37%车主通过家里排插拉线充电(俗称“飞线充电”),远高于其他充电方式,表明居住地充电仍是车主首1选。无线充电:利用磁场传递能量对电池充电,无需高压电线连接,避免安全隐患,实现停车即充,未来有望实现边开边充。大功率充电:采用25
家用汽车充电桩费用
换电:换电站对电池集中存储和充电,并且为电动汽车更换电池,仅需3-5分钟即可补给300-500公里续航里程。有41%车主使用小区私人桩充电,此外有37%车主通过家里排插拉线充电(俗称“飞线充电”),远高于其他充电方式,表明居住地充电仍是车主首1选。无线充电:利用磁场传递能量对电池充电,无需高压电线连接,避免安全隐患,实现停车即充,未来有望实现边开边充。大功率充电:采用250kw及以上大功率充电机对电池充电,实现充电10-15分钟、续航300公里。三种技术路径各有优劣,不过从行业巨头动态、技术可行性和配套标准来看,大功率充电技术是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首1个规模化电动汽车有序充电项目于2018年7月在郑州世纪家园小区落地。虽然现在马路边,商场里到处都有公用充电桩,甚至高速路上也开始配备了充电桩,但是使用得更多的还是自家的充电桩。该项目一次性建成投运50个有序充电桩,在电网不扩容、不改造、不影响小区居民正常用电情况下实现“一车一桩”电力配置。即使使用60kw的直流桩,动力电池充电时长仍高达1.5-10个小时,很难满足应急性充电需求,导致电动汽车使用便利性远不及燃油车。
不过小区线路和变压器设计、建造于数年前,并未考虑电动汽车大规模普及的影响,电动汽车普及产生的充电容量激增将使小区配电网络超负荷运转。2016-2018年,能源局对充电桩建设进度作了明确的年度规划,而包括上海、北京和广东在内的各省也推出了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假设小区单台变压器需要为350户住宅家庭提供用电负荷,考虑生活用电以及电梯、车库照明等负荷,则350户住宅家庭总负荷约为1400kw,若35户电动汽车在夜间用电高峰同时使用7kw交流充电桩,小区总负荷将提升至1645kw,较无充电桩情景总负荷提升17.5%。
城市停车位稀缺,充电桩车位往往被燃油车占据,导致有充电需求的电动汽车无法充电,且充电桩行业发展初期各运营商“重数量、轻运营”,不少公共桩布局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由此导致充电桩使用率低,甚至有充电桩在建成后半年时间里零使用率。我们假定直流桩和交流桩输出功率为60kw和7kw,并且按直流桩和交流桩占比加权计算,得到单桩平均功率为29。此外充电成本高昂也抑制了公共桩使用需求,公共桩使用大工业用电或一般工商业用电,除谷时外电价均高于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且车主使用公共桩还需支付额外充电服务费,充电总价格为1.8-2.2元/kwh,远高于私人桩充电价格。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