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希腊大使邹肖力同比雷埃夫斯港周边城市一起参观中远比港集装箱码头公司
2016年4月27日,应驻希腊大使邹肖力和中远比港码头公司总经理傅承求邀请,比雷埃夫斯港周边一行十余人来到中远比港码头(PCT)参观并座谈。
与发言,他们说这是一次参观中远比港码头,看到港区业务繁忙,管理井然有序,更增加了对中远的信任。不久前希腊与中远海运签
AMAZON海运进仓
驻希腊大使邹肖力同比雷埃夫斯港周边城市一起参观中远比港集装箱码头公司
2016年4月27日,应驻希腊大使邹肖力和中远比港码头公司总经理傅承求邀请,比雷埃夫斯港周边一行十余人来到中远比港码头(PCT)参观并座谈。
与发言,他们说这是一次参观中远比港码头,看到港区业务繁忙,管理井然有序,更增加了对中远的信任。不久前希腊与中远海运签署的关于转让比港港务局(PPA)多数股权的协议十分重要,在比港扩大投资将带动希腊经济发展,助希早日走出危机。同时,比港具有海铁联运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可以作为中方开拓中东欧、远东及北非等市场的重要平台,将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备运提单(ReceivedforShipmentB/L)又称收讫待运提单,是指承运人已收到托运货物等待装运期间所签发的提单。
中远比港码头公司傅承求总经理了集装箱码头经营和管理情况以及未来比港发展规划,并的问题一一作答。傅承求表示,在中远比港码头,员工和希腊员工亲如一家,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中远将比港视为第二故乡,将会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里的环境。傅承求希支持中远比港项目,同中方一道将比港打造成为地中海大的港口和欧洲具竞争力的港口。2012年航运市场不景气已成定局,而2013年的日子可能更加难过,将成为航运企业黎明前黑暗的一段日子。
邹大使在总结发言中感港项目的支持。他说,中远比港项目将带动投资,从4月8日协议签署至今,中方已有十多个代表团来希考察,涉及贸易、金融、旅游、修造船、物流等众多领域。中远比港项目不仅是一个经济合作项目,更是一座连接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桥梁。和谐相处、互利共赢是双方共同的心愿,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已迈出重要一步。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远比港项目将取得更大成功。提单条款明确规定了承运人和托运人之间的权利、责任与豁免,一旦发生争议,双方据此解决。
国际快递业务: 代理国际快递与国际快递DHLUPSFEDEXTNTEMS公司及东南亚中东各专线公司多年合作积累对货物出口方式的处理经验。特别对于一些需要商检电子有磁性化妆品等货物有着安全的出口渠道。单价优惠在义乌市场占价格优势。
国际空运业务: 代理各大航空公司各航线空运运输对于义乌市场的杂货饰品涉及商检类货物具有丰富的处理经验与国内杭州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各大港口各大航空公司包舱包板代理长期密切合作均能单独申请市场营销的优惠运价安全快捷完全能满
足义乌市场贸易出口的运输需求。
国际海运业务: 经营义乌至宁波上海深圳广州国内各港口进仓业务及各大船公司在宁波上海连云港青岛广州深圳港口订舱报关业务。
主营东南亚中东红海地中海北美南美欧洲东非北非西非埃及监装等港口航线。运价优惠服务周到。
远洋海运集团今在沪成立 拥有4个'世界一
海外网上海2月18日电 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洋海运集团或集团)今天正式宣告成立。新集团在运营规模上实现了新突破,拥有4个“世界一”:分别是船队综合运力8532万载重吨/1114艘,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3352万载重吨/365艘,油轮运力1785万载重吨/120艘,杂货特种船队运力300万载重吨。2008年上半年海运市场整体景气度攀升,细分市场分化明显。
新集团还拥有6个“世界前列”:其中在的集装箱码头将超过46个,泊位数超过190个,集装箱吞吐量9000万TEU,排名;船舶燃料超过2500万吨,排名;集装箱租赁规模超过270万TEU,居;集装箱船队规模158万TEU,居;其特点是码头设备比较固定,便于装卸机械化和自动化,装卸,码头通过能力大,管理便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接单规模以及船舶代理业务也稳居世界前列。
许立荣任集团董事长、党组,万敏任总经理、党组副。集团总部设在上海。
韩国造船业陷危机 造船业在严冬中崛起
日媒称,韩国三大造船企业2015年遭受巨额亏损,2016年的前景也不甚光明。能源价格下跌、近十年来船舶的过度生产造成这种局面,但韩国面临的更大难题是,造船业不断崛起,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建造船舶。 日本学者网站6月29日发表题为《韩国的造船业危机》的文章称,韩国造船业已陷入严重危机。2015年,三大造船企业——大宇、现代重工业和三星重工业,遭受创纪录总亏损。2016年,形势未见好转。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2615万标准箱,跃居,仅次于新加坡。加上重大会计丑闻和眼下市场生存之忧,韩国可能面临其的一个行业的重大转变。
文章称,世界能源价格暴跌、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初期造船产量过剩以及国际贸易总体下滑共同导致了这一局面。还存在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不断扩张的造船业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制造足够数量的船舶。即使需求恢复,韩国造船企业也必须与可怕的对手进行竞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