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车轮组踏面损伤的危害分析
起重机的驱动力和制动力是通过轮轨间的粘着作用,在轮轨接触处产生的使设备前进和制动的外力,因此,轮对尤其是行车车轮组踏面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这设备的运行安全。
下面就针对车轮组踏面损伤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行车轮车轮组损伤包括踏面磨耗,路面擦伤和踏面玻璃,踏面损伤的危害有:
(1)
非标行车轮厂
行车车轮组踏面损伤的危害分析
起重机的驱动力和制动力是通过轮轨间的粘着作用,在轮轨接触处产生的使设备前进和制动的外力,因此,轮对尤其是行车车轮组踏面的技术状态直接影响这设备的运行安全。
下面就针对车轮组踏面损伤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行车轮车轮组损伤包括踏面磨耗,路面擦伤和踏面玻璃,踏面损伤的危害有:
(1)使轮轨接触状态恶化,轮轨间冲击振动加大、易损伤轨道、缩短轨道设施的使用寿命;
(2)加大车体上下振动易使机车车辆配件松动,这顿啊、磨损,并产生裂纹,造成意外事故;
(3)轴承所受的冲击力急剧精大,缩短轴承寿命、极易造成热轴;
(4)在强冲击振动下、易损坏运输物品;
(5)车轮踏面磨耗破坏了踏面锥度、降低了设备的运行平稳性,加大了轮轨接触面积,增加了运行阻力;
(6)车轮组踏面磨耗过大造成轮缘外侧距过小、车轮横向振动严重,易发生脱轨事故。
车轮组在滑行形成踏面擦伤,踏面与钢轨强烈摩擦产生高温、冷却后,擦伤处表层金属硬脆、易造成踏面上金属小块脱落或呈片状翘起,形成踏面剥离。

行车轮是用来支承整台起重机重量并使其行驶的装置。
1、分类:
按轮缘形式:(轮缘的作用是导向和防脱钩)
A、双轮缘
B、单轮缘
C、无轮缘
通常情况下,大车车轮采用双轮缘,小车车轮多采用单轮缘,安装时,把轮缘安置在轨道外侧。无轮缘车轮则应另装水平轮导向和防脱。
2、车轮踏面:
A、圆柱形
B、圆锥形
C、鼓形
大多数起重机采用前两种,只有在工字梁下翼缘上运行的起重机才采用后一种。
对桥式起重机,集中驱动的大车主动车轮踏面为圆锥形;从动轮为圆柱形。
对于单独驱动的大车主、从动轮都采用圆柱形;所有小车车轮都采用圆柱形。
采用圆锥形踏面的车轮必须配用头部带曲率的钢轨。此外,还有对开式车轮、组装轮辋式车轮、可反装式车轮、和可调式车轮。
采用圆锥形踏面的车轮一般只用于有两个驱动轮、两个从从动轮的车体上。
起重机行车轮的质量怎么检测?
起重机行车轮检测首先查看外观是否有无折叠、有无裂痕、有无飞边、毛刺、有无缺陷、有无错位、有无裂纹,简单介绍一下起重机行车轮的标准检验的主要方法:
磁粉检验法:
检查铁磁性金属或合金锻件的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如裂纹、白点、发纹、分层、非金属夹杂等;对于ZG340-640铸钢车轮,滚动面硬度为300-350HBW,对于ZG-50SiMn,滚动面硬度为420-480HBW。渗透检验法。
能检查磁性材料锻件外,还能检查非铁磁性材料锻件的表面缺陷,如裂纹、疏松、折叠等。
涡流检验法:
用以检查导电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
超声波检验法:
用以检查锻件内部缺陷如缩孔、白点、心部裂纹、夹渣等,该方法虽然操作方便、快且经济,但对缺陷的性质难以准确地进行判定。
行车轮的维修
(1)行车轮踏面磨损,车轮踏面磨损量超过原厚度的15%时应更换新件,没超过此值,可重新车制、热处理修复。车轮直径应在公差范围内,表面淬火硬度HB300~500,对车轮直径大于Φ400mm的淬火层厚度应大于20mm;小于Φ400mm时,淬火层厚不应小于15mm;
(2)两个相互匹配车轮的直径偏差,主动行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0.1%,从动行车轮则不应超过0.2%,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1%,从动车轮不应超过0.2%;电动葫芦车轮直径偏差不应超过名义直径的1%;
(3)轮缘磨损与折断,变形:轮缘磨损量达原厚的50%或折断面积超过30mm2应报废,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20%应报废;行车轮作为起重机设备的重要零件,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能否正常运行。
(4)行车轮裂纹:车轮发现裂纹则应报废;
(5)踏面椭圆度:车轮踏面椭圆度达1mm应报废;
(6)行车轮组装配:安装好的车轮组件,应能手转动灵活,安装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几个行车轮就在同一垂直平面内,允许偏差为1mm。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