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焊接的特点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接头的耐蚀性:1)晶间腐蚀,2)热影响区敏化区晶间腐蚀,3)刀状腐蚀。
防止焊缝发生晶间腐蚀的措施:1)通过焊接材料,使焊缝金属或者成为超低碳情况,或者含有足够的稳定化元素Nb。2)调整焊缝成分获得一定δ相。晶间腐蚀理论本质上就是贫铬理论。
热影响区敏化区晶间腐蚀:指焊接热影响区中加热峰值温度处于敏化加热区间的部位所发生的晶间腐蚀。
自动化焊接设备
不锈钢焊接的特点
奥氏体不锈钢
焊接接头的耐蚀性:1)晶间腐蚀,2)热影响区敏化区晶间腐蚀,3)刀状腐蚀。
防止焊缝发生晶间腐蚀的措施:1)通过焊接材料,使焊缝金属或者成为超低碳情况,或者含有足够的稳定化元素Nb。2)调整焊缝成分获得一定δ相。晶间腐蚀理论本质上就是贫铬理论。
热影响区敏化区晶间腐蚀:指焊接热影响区中加热峰值温度处于敏化加热区间的部位所发生的晶间腐蚀。
刀状腐蚀:在熔合区产生的晶间腐蚀,有如刀削切口形式,故称为“刀状腐蚀”。
防止刀状腐蚀措施:①选用低碳母材和焊接材料②采用又相组织的不锈钢③采用小电流焊接,减少焊接粗晶区的过热程度及宽度④与腐蚀介质接触的焊缝,焊接⑤交叉焊接⑥加大钢中Ti,Tb含量,使焊接粗晶区的晶粒边界有足够的Ti,Tb与碳化合。
不锈钢为什么采用小电流焊接?以减小焊接热影响区的温度,防止焊缝晶间腐蚀的产生,防止焊条,焊丝过热,焊接变形,焊接应力,可以减少热输入等。
铸铁焊接有什么特点
铸铁
焊接的三大特点:减振性,吸油性,性。
2.铸铁的性能主取决于石墨的形状,大小,数量和分布等,同时基体组织也有一定的影响。
3.球墨铸铁:F基体+圆球状石墨;灰口铸铁:F基体+片状石墨;蠕墨铸铁:基体+蠕虫状石墨;可锻铸铁:F基体+团絮状石墨。
4.低碳钢焊条是否可以焊接铸铁?不可以,在焊接时,即使小电流,母材在一道焊缝中所占的比例为25%-30%,若依铸铁中C=3%计算,一道焊缝中的含碳量为0.75%-0.9%,属于高碳钢,焊接冷却后立即出现高碳马氏体,且焊接HAZ会出现白口组织,机械加工困难。
5.电弧热焊:熔铸件预热到600-700℃,然后在塑性状态下进行焊接,焊接温度不400℃,为防止焊接过程中开裂,焊后立即进行消除应力处理及缓冷,此铸铁焊补工艺称为电弧热焊。
6.半热焊:预热温度在300-400℃时称为半热焊。
马氏体不锈钢焊材选用
在不锈钢中,马氏体不锈钢是可以利用热处理来调整性能的,因此,为了保证使用性能的要求,特别是耐热用马氏体不锈钢,焊缝成分应尽量接近母材的成分。为了防止冷裂纹,也可采用奥氏体
焊材,这时的焊缝强度必然母材。
焊缝成分同母材成分相近时,焊缝和热影响区将会同时硬化变脆,同时在热影响区中出现回火软化区。为了防止冷裂,厚度3mm以上的构件往往要进行预热,焊后也往往需要进行热处理,以进步接头性能,由于焊缝金属与母材的热膨胀系数基本一致,经热处理后有可能完全消除焊接应力。
当工件不答应进行预热或热处理时,可选择奥氏体组织焊缝,由于焊缝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能松弛焊接应力,并且能较多地固溶氢,因而可降低接头的冷裂倾向,但这种材质不均匀的接头,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在循环温度的工作环境下,在熔合区可能产生剪应力,而导致接头破坏。
对于简单的Cr13型马氏体钢,不采用奥氏体组织的焊缝时,焊缝成分的调整余地未几,一般都和母材基体相同,但必须限制有害杂质S、P及Si等,Si在Cr13型马氏体钢焊缝中可促使形成粗大的马氏体。降低含C量,有利于减小淬硬性,焊缝中存在少量Ti、N或Al等元素,也可细化晶粒并降低淬硬性。
对于多组元合金化的Cr12基马氏体热强钢,主要用途是耐热,通常不用奥氏体焊材,焊缝成分希看接近母材。在调整成分时,必须保证焊缝不致出现一次铁素体相,因它对性能十分有害,由于Cr13基马氏体热强钢的主要成分多为铁素体元素(如Mo、Nb、W、V等),为保证全部组织为均一的马氏体,必须用奥氏体元素加以平衡,也就是要有适当的C、Ni、Mn、N等元素。
马氏体不锈钢具有相当高的冷裂倾向,因此必须严格保持低氢,甚至超低氢,在选择焊材时,必须要留意这一点。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