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根源,始也;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
息:安住,止也;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动,为之胎息也。
真正的胎息,是心住息而返归本源意喻为胎,是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心定神凝之境。心不动则气微、动而无感知,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非气停出入,心息尽定。迷者不识正理,心田未静,心妄动何达胎息境界
胎息功培训中心
胎:根源,始也;泰定,不动不摇,不忧不惧,不思不想,如婴孩之处母腹。
息:安住,止也;神气归根而止念,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心性住而不动,为之胎息也。
真正的胎息,是心住息而返归本源意喻为胎,是心不动念,无来无去,心定神凝之境。心不动则气微、动而无感知,故继之以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非气停出入,心息尽定。迷者不识正理,心田未静,心妄动何达胎息境界。不识先后者,幻化无边虚境,空持假象,差之千万里。经文隐喻,照本宣科则入迷盲。 凡种生物,莫离气生,命不离于气之中,凡生物之所以有运动者,莫非神气之灵觉知觉也;神住则气失觉知也。
胎息
踵息行久,意愈纯,息愈微;神愈凝,气愈养。鼻无呼吸,只有微息。脐下往来,前降后升,如婴儿在胞中。息归脐,名胎息。神气大定,自然而然。非比高峰强闭留注,在熊一念内凝,神息相依。世人终日纷扰,神气疲困,全仗夜间一睡,始足日用。不然,本来清气为浊所掩。况贪口腹,屡害生灵。不顾后世冤报偿还,且食荤酒,易动,醉后入房,心爱,精泄气耗,神伤寿促,日近于死,昏不自知。
至若真人,有息无睡,炼比神气,意一无纷。耳虽闻如未闻,目虽见如无见。正身端坐,意只凝神注呼吸处。息念相依,神气相合,交于内窍。如鸡抱卵,刻不离窝,又似火种常在炉中。真气日足,元神日旺。雌雄蟠虬,两不相离。得与虚空同体,自与虚空同寿。定息七七,元阳气生。定息百日,小药工圆。定息七日,大药已成。定息十月,便成胎道。三年乳哺,九载面壁。出神入定,不离温养。非只漏尽,性具六通。身露云霞,目似电光。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隐显奠测。
胎息起动时,在呼气和吸气之间,有两个双闭气的过程,处在双闭气时,练功者次感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甚至难以忍受,心里往往害怕会憋死,总想用凡息代替胎息,凡息一起,胎息的自动节律尚未形成,所以,很容易被干扰而抑制住。所以凡息是初练胎息的克星,练功时切忌之。
修练胎息一个月左右,胎息的双闭气就会慢慢消失,胎息的呼吸方式可随意转变。如原来丹田贴命门是表现皮肤吸气动作,此时只要加主观意念,就可以使皮肤变为呼气;反之丹田向回跳动时,本来皮肤表现是呼气动作,也可以加意念之后使皮肤改变为吸气动作。此外也可以用意念不管丹田来回如何跳动,皮肤均呈单一的吸气或呼气动作。
胎息功的优势
心神属阳中阴,气属阴中阳。使心相交,就产生精气,化生津液,灌溉五脏,功能就强。第三个是内气与天气相交。服气期间、会放屁频繁,初时臭不可闻,几天后放屁无臭气,甚至微香,这时必须闭住气不让它放了,以免真阳泻漏。服气法:当丹田微微发热时,闭目存神,闭口,用鼻缓缓吸气。意想真气出鼻吸入,充盈满口,然后将此真气咕咚—声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体内浊气。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