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改造首先对生产线上不适用于四切分轧制的一系列设备进行了改造:
(1)水冷线改造原有水冷线适用于(I)14~(I)40mm规格的单线轧制,及(I)12~(I)14mm规格的双线轧制,但对四切分轧制不适用。为.此建成一条全新水冷线,可满足各种规格单、双、4线使用。
(2)四切分活套器原有活套仅满足单线通过,不能满足切分后4线分隔并分别进入17、18 机架的要求。
求购五切分导卫
设备改造首先对生产线上不适用于四切分轧制的一系列设备进行了改造:
(1)水冷线改造原有水冷线适用于(I)14~(I)40mm规格的单线轧制,及(I)12~(I)14mm规格的双线轧制,但对四切分轧制不适用。为.此建成一条全新水冷线,可满足各种规格单、双、4线使用。
(2)四切分活套器原有活套仅满足单线通过,不能满足切分后4线分隔并分别进入17、18 机架的要求。根据孔型布置情况,重新设计制作了满足16~17 机架和17~18机架之间的四切分活套。
(3)导卫备件的制作四切分孔型系统与旧孔型系统相比,从7‘机架之后有很大变化,需重新设计制作导卫备件。
(4)四切分导槽制作重新设计制作了精轧机至水冷线至3。为解决此问题,利用一定压力轧机冷却水出口导管处形成水帘,吸收粉尘,粉尘随水排入沟进入沉淀池沉淀,即“水封除尘”。飞剪段的导槽,以满足切分后4线通过。3.2料形四切分轧制对料形的变化很敏感,各机架料形的变化都会反映到成品尺寸上,特别是中轧进入精轧的料形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切分后4条料的尺寸即不一致,易产生废品。而且切分的规格越小,切分的条数越多,影响越明显。因此在生产中必须保证四切分料形,及时调整因孔型磨损而造成的料形尺寸变化,否则就难以保证生产的稳定、钢材的质量。初期进行四切分轧制堆钢故频繁,于是在每次生产开始之前及生产过程中,都对各机架的 料形尺寸及辊缝,特别是中轧机组后面一架及精轧机组孔型进行记录。
导卫装置的设计
新型连轧机三角导卫装置,其特征是整体式结构的导卫装置,下部是三角形导卫块,上部是圆棒形连接杆,两者螺栓固定;带有导卫槽的导卫块,横截面是1个近似等腰三角形,沿导卫槽对称、相等的2个圆弧形曲面,半径略大于轧辊半径,另1面是平面,从纵截面来看,导卫槽、上表面、下表面相互平行,导卫槽位置、尺寸及导卫块高度与原分体式的三角导卫吻合。模拟仿1真了轧件在四线切分导卫中的切分过程,得出2对切分轮的各方向受力曲线。安装时,将联成一体的导卫块、连接杆固定在RSM减定机第3、4机架轧辊侧翼的固定架上,使圆形导卫槽孔对准轧辊孔槽。工作时,在导卫槽孔引导下,轧件正确地咬入轧辊孔槽。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安装维修容易、制造成本低,基本杜绝了轧件轧制过程中的爆辊现象,热轧金属线材的生产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导致线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轧槽加工精度不高。为使滚动导卫与轧槽始终在一条轧制线上,不受轧件的冲击而偏斜,在滚动导卫燕尾与燕尾槽处设一底健。对四线差影响具有决定性作用是K4、K3、K1道次。K4为预切分道次,它对轧件各线尺寸进行分配,K3切分道次对K4道次料型进行修正,K1直接出成品,因此要达到较小的四线差,必须提高对K4、K3、K1道次的加工要求。 ②孔型磨损不一致。前道次料型不规矩或孔型系统设计造成的各线轧槽磨损不一致等各 方面因素影响,磨损严重的料型面积就会增大,造成此线成品尺寸大。 ③轧机两侧辊缝不一致。在换辊调试时,15~18架两侧辊缝控制不一致,辊缝大的一侧孔型面积就大,从而导致成品存在差异。 ④预切15架或切分16架进口未对正轧制线。导卫中心线虽与轧制线平行,但不重合,偏一侧。此时轧件被切分后,偏向的一侧面积比正常大,而另一侧则比正常小,从而导致两边线成品尺寸相差较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