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中早强剂、早强减水剂施工规定如下:
1、早强剂、早强减水剂进入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检验项目应包括密度(或细度),1d、3d抗压强度及对钢筋的锈蚀作用。早强减水剂应增测减水率。混凝土有饰面要求的还应观测硬化后混凝土表面是否析盐。符合要求,方可入库、使用。
2、粉剂早强剂和早强减水剂直接掺入混凝土干料中应延长搅拌时间30s.
缓凝减水剂
混凝土工程中早强剂、早强
减水剂施工规定如下:
1、早强剂、早强减水剂进入工地(或混凝土搅拌站)的检验项目应包括密度(或细度),1d、3d抗压强度及对钢筋的锈蚀作用。早强减水剂应增测减水率。混凝土有饰面要求的还应观测硬化后混凝土表面是否析盐。符合要求,方可入库、使用。
2、粉剂早强剂和早强减水剂直接掺入混凝土干料中应延长搅拌时间30s.
3、常温及低温下使用早强剂或早强减水剂的混凝土采用自然养护时宜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或喷洒养护液。终凝后应立即浇水潮湿养护。气温0℃时除塑料薄膜外还应加盖保温材料。气温-5℃时应使用防冻剂。
减水的消泡技巧
首先得弄清楚
减水剂为什么会起泡,小编查询了大量资料了解到减水剂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具有易起泡的特性,在不合理的时间、制作过程中搅拌会导致其化学性不稳定,导致泡沫的产生。另外不适宜的ph值也会影响到气泡的产生,所以建议减水剂应在pH值10以下的情况下使用。
减水剂产生的泡沫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使得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大大降低,导致混凝土孔隙率增大;滋生有害细菌,令减水剂发霉、发臭、变色等情况。这是生产厂家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一般会在使用减水剂时添加减水剂消泡剂来预防以及消除泡沫。
芜湖弘马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从聚羧酸减水剂生产企业起步,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从事特种外加剂及高铁建设特种材料的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元,生产车间面积一万余平米,地址位于芜湖市鸠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交通运输方便。
聚羧酸
减水剂已经广泛应用于清水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生产,由于其母液通常具有引气性或在复配过程中加入引气剂以提高减水率,使得混凝土预制构件需要克服的表面蜂窝、麻面等问题更加严重。有研究认为,在聚羧酸减水剂中先掺入消泡剂,再掺引气剂,可获得尺寸均匀的微小气孔,即在保持较高减水率的同时,又能克服单纯使用引气剂容易产生的外观缺陷。
减水剂起泡状况与表征
采用震荡法观察聚羧酸减水剂(PCE)溶液中的气孔结构,具体试验步骤为:
(1)准备2个相同的250ml具塞量筒A和B。
(2)将配制好的固含量为5%的PCE稀释液分别注入2个具塞量筒中至50ml。
(3)向B量筒中加入0.05%有机硅消泡剂,稍微震荡后再加入0.1%的引气剂,静停30min。
(4)同时将2组试样以相同的力度在10s内连续震荡30次,然后观察量筒内的起泡状态,并用数码相机拍照。
减水剂的起泡状况
对于固含量为5%的聚羧酸
减水剂,采用“先消后引”优化工艺前后的水溶液起泡情况。优化前后减水剂的泡沫形态比对比量筒的上端部,可以看到单纯减水剂试样在接近筒口的部分泡沫比较稀疏,从上到下泡沫逐渐增多;而采用“先消后引”优化的减水剂试样的泡沫充满了量筒,上下泡沫分布均匀将2个量筒相同高度的局部分别放大,能够清楚地看到优化后的试样中气泡大小更加均匀,大多数气泡直径都小于优化前的试样,说明这种工艺可以细化减水剂的气泡分布。
采用“先消后引”工艺前后,2种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含气量、密度等指标以及硬化后的7d、28d抗压强度都很接近。相对来说,采用该工艺后的试样M-2,其各项指标除了含气量略高(与之对应的密度略低)外,其它指标都略优于对照组试样M-1,不过所有指标值的相对差异均不超过5%。可以说明这种工艺在本实验所选的材料配比条件下基本不影响混凝土的常规使用性能,既没有降低减水剂的流动性,也没有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