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时应考虑的事项
除上述流体的流向、速度和出口温度外,还应考虑冷、热流体运动通道的选择:管道中应选择不洁或有鳞的流体,因为管道内清洗方便。但管道中不应使用U型管;腐蚀性液体应在管道中,避免管壳同时腐蚀;高压液体应在管道中,避免管壳连接。在压力下。
饱和蒸汽适用于脱壳过程,饱和蒸汽相对清洁,冷凝水排放简单,冷却液适用于脱壳过程,易散热;如果两种
盘管管壳式换热机组图片
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时应考虑的事项
除上述流体的流向、速度和出口温度外,还应考虑冷、热流体运动通道的选择:管道中应选择不洁或有鳞的流体,因为管道内清洗方便。但管道中不应使用U型管;腐蚀性液体应在管道中,避免管壳同时腐蚀;高压液体应在管道中,避免管壳连接。在压力下。
饱和蒸汽适用于脱壳过程,饱和蒸汽相对清洁,冷凝水排放简单,冷却液适用于脱壳过程,易散热;如果两种流体温差较大,传热系数大的流体应进入壳程,以降低热应力。
的流速很小,粘性流体一般适合壳程,因为湍流可以达到100重新壳侧。不过,这还不确定。在允许主动阻力损失的情况下,流体进入管内,选择多道结构,换热系数较高。以上几点往往不能同时满足,有时还会相互对立。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抓住主要方面,做出适当的决策。20世纪90年代被用于民用空调,由于其优越的导热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讲述管壳式换热器的构造特点
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制、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制,管制两头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活动,称为管程流体;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和选用时应考虑的问题除了前面讲过流体的流向,流速和流体出口温度的挑选外,还应考虑:冷热流体活动通道的挑选不洁净或易结垢的液体宜在管程,因管内清洗便利,但U形管式的不宜走管程。另一种在管外活动,称为壳程流体。为进步管外流体的传热分系数,通常在壳体内装置若干挡板。
挡板可进步壳程流体速度,迫使流体按规则旅程屡次横向经过管制,增强流体湍流程度。换热管在管板上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摆放。等边三角形摆放较紧凑,管外流体湍动程度高,传热分系数大;不锈钢除主要用于不同的耐腐蚀条件外,奥氏体不锈钢还可作为耐高、低温的材料。正方形摆放则管外清洗便利,适用于易结垢的流体。流体每经过管制一次称为一个管程。
每经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图示为简略的单壳程单管程换热器,简称为1-1型换热器。为进步管内流体速度,可在两头管箱内设置隔板,将悉数管子均分红若干组。这样流体每次只经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制中往复屡次,这称为多管程。相同,为进步管外流速,也可在壳体内装置纵向挡板,迫使流体屡次经过壳体空间,称为多壳程。它属于-种有贮水的换热器,具有较小的贮存水量(可贮存13分钟用水量),却能迅速补充热量,并设有能预测负荷变化的温控系统,在冷媒、热媒流量较稳定的条件下,它能使供热量和需热量很好的处于平衡状态,达到定温变量供水的设备。多管程与多壳程可合作使用。
化工设备换热器之列管式换热器
种类
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2) 浮头式换热器
3) 填料函式换热器
4) U型管式换热器
5) 涡流热膜换热器
影响换热器管板腐蚀的主要因素
1)介质成分和浓度:浓度的影响不一,例如在盐酸中,一般浓度越大腐蚀越严重。碳钢和不锈钢在浓度为50%左右的硫酸中腐蚀严重,而当浓度增加到60%以上时,腐蚀反而急剧下降;
(2)杂质:有害杂质包括氯离子、硫离子、离子、氨离子等,这些杂质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严重腐蚀
(3)温度:腐蚀是一种化学反应,温度每提升 10℃,腐蚀速度约增加1~3倍,但也有例外;
(4)ph值:一般ph值越小,金属的腐蚀越大;
(5)流速:多数情况下流速越大,腐蚀也越大。
管壳式换热器
设计计算
1.壳体壁厚计算(包括管箱短节、封头、壳程筒体的壁厚计算)管、壳程筒体壁厚应满足GB151中壁厚的规定,对于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壁厚是按腐蚀裕量C2=1mm考虑的,对于C2大于1mm的情况,壳体的壁厚应相应增加。
2.开孔补强计算
对于壳体采用钢管制的,建议采用整体补强(增加筒体壁厚或采用厚壁管);对于比较厚的管箱上开大孔考虑综合经济性
不另行补强应满足的几点要求:
①设计压力≤2.5Mpa
②相邻两孔中心距应不小于两孔直径之和的两倍
③接管公称直径≤89mm
④接管壁厚应表8-1的要求(接管腐蚀裕量为1mm)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