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的发生
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除鼻腔上皮来自表面外胚层外,呼吸系统其他部分的上皮均由原始消化管内胚层分化而来。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的尾端底壁正中出现一纵行浅沟,称喉气管沟(laryngotracheal groove)。此沟逐渐加深,并从其尾端开始愈合,愈合过程向头端推移,后形成一个长形盲囊,称气管憩室(laryngotracheal div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
呼吸系统的发生
喉、气管和肺的发生
除鼻腔上皮来自表面外胚层外,呼吸系统其他部分的上皮均由原始消化管内胚层分化而来。
胚胎第4周时,原始咽的尾端底壁正中出现一纵行浅沟,称喉气管沟(laryngotracheal groove)。此沟逐渐加深,并从其尾端开始愈合,愈合过程向头端推移,后形成一个长形盲囊,称气管憩室(laryngotracheal diverticulum),是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的原基。喉气管憩室位于食管的腹侧,两者之间的间充质隔称气管食管隔(tracheoesophageal septum)。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
一、鼻腔
鼻以和骨构成支架,表面的皮肤较厚,皮脂腺和汗腺较发达。为和的好发部位。鼻腔内面覆以粘膜,粘膜下方为、骨或骨骼肌。鼻粘膜分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三部分。
(一)前庭部
前庭部(vestibular region)是邻近外鼻孔的部分。粘膜表面为复层扁平皮上皮,近外鼻孔处为角化型上皮,其余为未角化上皮。固有层为致密结缔组织。近外鼻孔的粘膜含鼻毛和皮脂腺,鼻毛无立毛肌。可阻挡胃吸入空气中的大尘粒。近呼吸部的粘膜固有层内有少量混合腺及弥散淋巴组织。
(二)呼吸部
呼吸部(respiratory region)的面积较大,占鼻粘膜的大部,包括下鼻甲、中鼻甲、鼻道及鼻中隔中下份等粘膜。生活状态的粘膜呈淡红色,表面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较多(图14-1)。上皮纤毛向咽部摆动,将粘液及粘着的尘粒推向咽部而被咳出。固有层结缔组织内有较多粘液腺、浆液腺和混合腺,分泌物经导管排入鼻腔,与上皮内杯状细胞分泌物共同形成一层粘覆于纤毛上。呼吸部粘膜的血液供应较丰富,并有丰富的静脉丛,中、下鼻甲处尤多,使粘膜形成许多小隆起。静脉丛管壁薄,腔大似窦状,它们随动静脉吻合的开放和关闭而有周期性充血变化,通过散热和渗出,对吸入空气起加温和湿润作用,患时,静脉丛异常充血,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多,鼻道变窄。固有层内淋巴组织较多,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患时,鼻分泌物中可见此类细胞。
呼吸系统观察实验
气管和支气管
取气管和支气管的解剖标本观察。气管由16~~20个半环形的气管以及连接各气管之间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内面衬有粘膜。气管上接环状,在食管前方垂直下降,入胸腔后在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支气管入肺。右支气管短粗,较为陡直,几乎成为支气管的直接延续。左支气管细长,较倾斜。
肺
取胸腔剖开标本和肺的游离标本观察。
1.肺的位置 左、右两肺位于胸腔内,中间隔以纵隔。纵隔是指两肺之间的整个区域而言在这一区域有气管、支气管、心、食管及大血管等。
2. 肺的形态 肺大致呈圆锥形,上为肺尖,下为肺底。肺尖突向颈根部,高出胸廓上口约2~3 cm。肺底位于隔肌上面。两肺内侧面中间有一凹陷称肺门。肺门是神经、血管、淋巴管和支气管出入处,周围有许多肺门淋。
3.肺的分叶 左肺由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由斜裂和右副裂分为上、中、下三叶。肺表面可见很多多角形小区,每个小区相当于一个肺小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