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的几点心得
1.1 注重民族文化的延续。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景观小品在商业综合体环境中的表现种类有很多
花境施工价格
园林景观设计的几点心得
1.1 注重民族文化的延续。
植物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理清历史文脉的主流,重视景观资源的继承、保护和利用,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历史等融合在植物景观中使植物景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景观小品在商业综合体环境中的表现种类有很多,具体包括座椅、指示牌、灯具、垃圾箱等实用性小品。
1.2 注重人性化的设计。
园林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所以,人性化的设计至关重要。外部空间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也要满足景观自身的作用体现,需要将外部景观设计与城市环境结合,让人感受到景观设计带来的安全感、舒适感以及温馨感,能够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1.3 中心感、层次感以及围合感的强化。
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重视强化景观的中心,同时,层次感也是对设计好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园林景观设计要给人们提供的空间,而且空间的过度要缓慢且有层次,应该营造一种疏而不透、围而不闭的氛围。
当今的建筑工程设计类学科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景观建筑规划设计院认为这四大设计学科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相通性,这里简单谈一谈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共通性。
1.设计基础的共通性
无论你从事哪类建筑建筑工程设计学科,都必须学习相同的设计基础课,包括平面构成学、色彩构成学、立面构成学、形态构成学。
2.表达方式的共通性
在设计方案思考过程中,都需要掌握素描、速写、水彩等必要的绘画技能,在后期方案的绘制上都采用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大样图、节点图,个别地方采用轴测图等表达方式。在软件上虽然有少许差别,但都使用AUTOCAD﹨3DMAX﹨SKETCHUP﹨PHOTOSHOP等绘图软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花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注重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手法。
3.空间规划上的共通性
说到空间,就不能不说总图。好的总图正是一个真正的景观设计的开始,一个建筑师、一个建筑的学习者应该在总图上有清醒的景观意识,并能谦逊地与植物学家、农学家以及其他相关的水利、地质、能源协作,这样才能引导出一个相对健康的景观设计的雏形。
4.艺术层次构造上的共通性
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看法”问题, 其重要的说法 :“To see and to be seen ”。在园林中,这一点体现得尤其充分。花境布置一般以树丛、绿篱、矮墙或建筑物等作为背景,根据组景的不同特点形成宽窄不一的曲线或直线花带。窥视是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法,许多好的摄影作品都是窥视的杰作,景观设计中框景、借景的手法说白了就是占便宜。在其层次处理上就会清晰的显示出前景、中景和远景。建筑设计在造型设计上首先规划基地环境,这就是控制前景,其次控制的是整体体量和外观形态,这就是中景设计;后把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后分析间到的就是建筑的中景。
商业景观设计的类型有很多,如商业综合体,商业广场,商业街,商业地产等,这里以商业综合体为例做说明,商业综合体是城市空间的延续,也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理想的商业综合体景观设计应当释放出城市文化多层次、多面向的丰富魅力。
在很多综合体项目中,绿动设计师将人群行为和城市环境纳入考量,在办公和商业单元中增添了城市景观大厅、局部露天酒吧、屋顶步道等个性化空间,将室内外空间的转换融入动线设计,突破了单一的手法,营造出流畅又富于变化的空间体验。

景观设计构成的虚拟空间
景观构成中的空间场所可以是围合式,也可以是开敞式。介于围合与开敞之间的空间称为虚拟围合空间。在西安塔北广场园林区中,树的投影掩映使人感觉到似乎有了空间场所界限,而大型音乐喷泉落幕又虚拟出一个表演空间,不仅净化了环境,也增添了空间环境的美感和虚空层次。在景观设计构成中,虚拟效果的形成可以采用建立基面,以区别重点景观与周围景物和形成空幕。公共空间的园林景观设计应该重视强化景观的中心,同时,层次感也是对设计好坏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虚拟围合需要使人感觉到似乎有一层“幕”把活动场所包围起来。如广场入口处的大唐文化列柱,其实这列柱门就起到了使人感到似乎有一道“幕”分隔广场主景内外的作用。这个“幕”是虚空的,所以又可以称它为空幕。当人们穿过门柱之间的空幕,就感觉进入了门内的空间场所。在景观空间构成中无论虚与实,空间都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呈现不同的意境美。总之,只有使景观园林绿化与古迹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人的潜移默化作用是有意识地教育所难以取代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