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水保〔2019〕160 号文 明确了区域内水土保持方案实行承诺制或备案制管理,但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实施?入驻项目开工前是否需要填写水土保 持方案登记表,并向区域所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 区管理机构报备,同时细化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已建成区域是否需要补报相关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设计文件并报批?建议除按 照相关规定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评价工作
区域化水土保持方案
区域内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水保〔2019〕160 号文 明确了区域内水土保持方案实行承诺制或备案制管理,但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实施?入驻项目开工前是否需要填写水土保 持方案登记表,并向区域所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 区管理机构报备,同时细化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已建成区域是否需要补报相关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设计文件并报批?建议除按 照相关规定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评价工作外,入驻建设单位在 项目开工前应当填写水土保持方案登记表(可由或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标准格式),并向区域所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开发区管理机构报备。为体现强监管要求,区 域内除已完成区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批的项目外,其他已建、在建 项目均应当补报区域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登记表并报备,同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近 10 年来,绝大部分省份未开展设施设备补充与升级改造,导致监测点缺少常规仪器设备,特别是现代化的自动化设备,日常观测受到影响。对于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监测点布局优化建设,可参考水文站网、生态环境观测研究台站、环境保护野外观测研究站、环境监测站、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等相关监测站点的规划、功能评价和优化调整等,其中水文站网由“容许稀站网”向“站网”发展,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强调站点的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代表性和类型代表性,站点联网观测和综合观测日益得到重视,尤其值得借鉴。本研究基于生态环境相关野外台站建设和运维管理的成就、经验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厘清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监测点建设目标与原则,构建监测点布局优化建设的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可操作的时空模型,以期为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监测网络监测点的布局优化和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要继续大力推广户包、拍卖、股份合作制治理小流域的经验,坚持谁承包、谁购买、谁治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允许继承和转让,维护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治理开发小流域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大力推广近年来贵州探索和总结出的一些新经验、新做法,如扶持民营大户治理小流域,组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水保队进行常年施工,在较大的水土保持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法人制、招制、监理制和资金报账制等,为新形势下的水土保持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一些自然条件恶劣,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严重流失地方,往往同时存在着交通不便,用电用水困难,上学就医等比较困难的问题,如果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切实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棘手的难题,应该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生态搬迁。将这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搬迁到附近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集中予以安置,统筹安排好土地、住房等方面的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解决搬迁群众的生存问题,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恢复问题。对于这些搬迁地区,可以立足本地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加强乡镇公路修建等,使农村生活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