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身穿衣操作规程
1、提前准备:
1)净身用品:两条毛巾和一瓶酒精
2)寿衣
3)抢救仪器、导管撤掉,身体创口进行必要处理
4)堵塞气孔:包括口腔、鼻孔、耳道、肛门等
2、净身程序
1)向老人鞠躬致敬,询问家属要求
2)脱去老人病号服
3)将酒精倒入面盆,加兑适量温水,浸泡
武汉长乐园
净身穿衣操作规程
1、提前准备:
1)净身用品:两条毛巾和一瓶酒精
2)寿衣
3)抢救仪器、导管撤掉,身体创口进行必要处理
4)堵塞气孔:包括口腔、鼻孔、耳道、肛门等
2、净身程序
1)向老人鞠躬致敬,询问家属要求
2)脱去老人病号服
3)将酒精倒入面盆,加兑适量温水,浸泡毛巾
4)请家属用毛巾为老人开光
5)开始净身,顺序:面—头—耳—颈—胸—腹—上臂—手—后背—骨盆-大腿—小腿—脚—腿背部
6)请家人确认是否满意
注意:
A、侧翻身擦拭背部时,需家人扶正头部,防止体液流出
B、净身过程中,注意老人的隐秘部分的遮挡
C、如果逝者为女性,应提前征求家属要求
3、穿衣程序
1)核对寿衣包内物品是否
2)将衣裤套好,叠放整齐
3)穿裤过程:双手穿过裤管,抓住老人的双脚,裤子上到老人臀部,抬臀部将裤腰到位
4)穿上衣过程:手套左袖,拉住老人左手,入袖,肩领对齐,将右半侧衣服整理好,扶好老人头部,向右侧翻身,将右半侧衣服压在老人身下,后放平老人,再反向侧翻老人,将衣服拉出,右侧衣袖下拉,手套右袖抓住老人右手,将右袖穿好,肩领对齐,后调整衣服是否平齐
5)系好衣服带子,放好腰带,两端压于老人身下,穿袜子,穿鞋
6)整理黄褥、黄单,老人侧翻,将下面铺平整,注意扶好头部
7)在老人脚踝处系好绑腿带,手绢放在袖口里(男左女右),左金右银的元宝和戒指放好,口铃放入口中,由老人子女给老人放垫背钱
8)整理白褥、白单,给老人盖到胸口,盖上盖脸布
9)入尸袋,入棺
注意:如果老人腹水严重,请用湿毛巾将老人脸部裹上,以免因为腹压等因素,口中有异物,污染新衣服。
葬俗就是指白事,每个地方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殡葬习俗就是一种处理死者的悼念方式,完成人生礼仪的一步,只是这一步是有家属来完成的,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死亡就意味着人生旅途的结束。而我们的殡葬文化就是围绕死亡而形成的一种思想文化体系,并且受到社会经济和人情世故的影响。确保清明、冬至等祭扫高峰时期群众祭扫安全,成本价提供鲜花、电子鞭l炮等低碳文明祭扫用品和开展委托代祭服务。下面武汉殡葬服务的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一下,殡葬的相关习俗。
殡葬习俗在我国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古代就有了殡葬形式。主要是因为古代的人们对于图腾的和对死人的崇拜,还有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发展到对死人的畏惧,导致出现了“厚葬薄养”的传统习俗。古代有一个将军半夜里去盗,雷雨交加,他吓坏了,以为大概是惊动了唐高宗和武则天了吧,便没有打开,所以到今天还保存得很好。根据人的传统思想,当亲人临终的时候,需要给他穿上之前准备好的衣服,另外还要带上渡河钱和买路钱,就像是在给出远门的亲人整理行李一般,而且安葬之后,每逢清明和祭日的时候,亲属都要去清扫坟墓,焚烧钱纸,不仅如此,有的地方还会在上坟的时候,带点心、水果巧克力、啤酒甚至还有的为死者点一支烟的,这表现了亲人对死者的无尽思念。
如果从生死观,从丧礼方面看,老庄哲学的观点比孔子要深刻。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葬思想是儒家思想,这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儒家丧礼的表现形式也多,复杂。在周代的丧仪中就有18项,到了司马光时又归纳为25项。这25项归纳为五个方面:首先,人死了以后怎样停尸;第二,怎样招魂;第三,怎样吊丧;第四,怎样殡仪,就是把入硷,放进棺材供亲属吊唁。这个过程都属于殡仪过程,我们殡仪馆办的就是这个事情。第五,就是下葬。从“殡”到“葬”的过程都是有时间规定的。其中的原则就是孔子讲的原则,按照等级和身份的高低决定时间的长短:天子7个月,诸侯5个月,大夫3个月,一般的庶民一个月,后来越来越缩短。与此相关还有一个制度,就是五服制度,父母死后儿子要披头散发,要穿麻的衣服,袖子都不能缝补,要非常粗糙。身份不同的穿丧服包不一样。其中的原则就是孔子讲的原则,按照等级和身份的高低决定时间的长短:天子7个月,诸侯5个月,大夫3个月,一般的庶民一个月,后来越来越缩短。与五服制度配套的还有居丧制度。有孝在身,要节制生活,遵守丧制。所以,整个的葬制度在古代是非常严格的,包括怎样出丧,怎样穿衣等,非常严密。这里要强调的就是由于封建社会非常漫长,它的制度反映出来的意识形态和各种礼仪的规定在民间的反映极其广泛,从高层的皇帝一直到普通的民众都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还要注意,这其中还看民族的问题,有宗教的问题,有地域的问题,有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问题,从而造成葬制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尽管儒家的凶礼丧礼作为主体支配了的葬史,但不能不看到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上,葬制度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它是受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的,从而造成有很多种葬式。下面简单谈谈殡葬与民俗的关系问题。
殡葬与民俗的问题,本身也是葬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的民俗形成了不同的葬式。根据统计,历史大概有14种葬式:
我们汉族主要是土葬,这与我们自古以来是农业国有关。因为支配汉族的思想是“有地则生,无地则死”,农民以土地为根本,没土地不行。所以,1947年发布《土地法大纲》之后,可以鼓动几百万的农民上前线去战斗,就是因为把土地给了他们,为了保住地,一定要去斗。“天地人和”,天和地和人非常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来自自然,回归自然。农业民族在生死问题上也是“有地则生,无地则死,入土为安”。这是农业民族殡葬形式的物质基础。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