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线法和下游法的差别只是前者的堆积坝轴线平面位置不变只是逐渐提高,后者的堆积坝轴线随着堆积坝高度高而逐渐往下游移动,这样前者形成的支撑坝体断面需用粗尾矿量也少,后者形成的支撑坝体断面大,需用的粗尾矿量也大,这两种方法均需旋流器筑坝,旋流器消耗大,其移动操作麻烦,也比较困难。坝体边坡始终为裸状态,长期受风吹雨淋,容易形成扬尘和尾矿流失等二次污染,选矿设备所排出的尾矿中有大量的污染物,易造
充填站用途
中线法和下游法的差别只是前者的堆积坝轴线平面位置不变只是逐渐提高,后者的堆积坝轴线随着堆积坝高度高而逐渐往下游移动,这样前者形成的支撑坝体断面需用粗尾矿量也少,后者形成的支撑坝体断面大,需用的粗尾矿量也大,这两种方法均需旋流器筑坝,旋流器消耗大,其移动操作麻烦,也比较困难。坝体边坡始终为裸状态,长期受风吹雨淋,容易形成扬尘和尾矿流失等二次污染,选矿设备所排出的尾矿中有大量的污染物,易造成较大的环境危害,这是中线法和下游法堆坝在我国应用不多的主要原因。浓度高一些,可以减少离析,提高充填体固化强度的均匀性,同样强度要求下可以节省胶凝材料,降低成本。
干式充填是矿井充填站早采用的一种充填工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采用了以处理废弃物为目的的废石干式充填工艺,废石干式充填法曾在50年代初期成为主要的矿方法之一,如1955年有色金属地下开矿山中该方法应用比例高达54.8%。干式充填是将掘进废石等干充填料利用运输设备运至待充填地点进行充填的工艺,因其效率低、生产能力小和劳动强度大,已不能满足“三强”(强采、强出、强充)矿生产的需要。矿山充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尾砂胶结充填站,涉及充填材料选择、充填混合料配比优化、充填料浆制备及输送、采场充填工艺、充填等各个环节。因而,自1956年开始,国内干式充填法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到1963年在有色矿山的产量仅占0.7%,处于被淘汰的地位。
煤矿充填站主要是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煤矿回填搅拌站、充填泵、破碎机房、收尘系统、钢结构厂房。煤矿的填充材料主要是由矸石、粉煤灰、胶结料、水四部分组成。煤矿充填站的前期准备工作。
充填站的工作方法有很多。首先是胶结充填法,就是以碎石、河沙、尾砂、戈壁集料为骨料,与水泥等胶凝材料拌合成膏体或浆体用管道泵送,或重力自流的方法,输送到填充区。
尾矿充填站使用的主要设备为高浓度搅拌槽和螺旋输送机。目前大多采用立式沙仓以溢流方式脱水浓密,充填料制备和仓储合为一体。其工作原理为螺旋输送机把尾矿矿浆输送到高浓度搅拌槽,利用转动着的叶轮获得能量,煤矿充填站,受上、下螺旋方向相反的叶轮作用,形成两股相对流动的矿流,充填站,互相冲击、搅拌而使浆料混合均匀。
充填站的工作原理: 首先矸石的加工,水稳拌合站,该过程是将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煤矸石通过输送机运至振动筛进行筛选,站,筛选出的大块矸石进入破碎机破碎,充填站建设,破碎后再次经过振动筛筛选,不合格的矸石仍然反馈进破碎机,直至合格为止,合格的矸石与之前筛选出的成品矸石一起由输送机运至搅拌系统的配料站中。胶结充填是将胶凝材料(一般为水泥)、骨料、水混合形成浓度较高的浆体,通过钻孔或管道,自流或加压输送到待充填地点进行充填的工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