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把胎息与龟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其实龟息功是武当道家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
打坐
入室打坐,先用厚褥。褥下安木馒首抵谷道。双单搭膝均可。右手安左掌上,放脐下。正身端坐,直起腰脊。耳与肩对,鼻与脐对。唇包舌藏,垂帘正视。心之元神率意之真念,随二目先注入鼻端。至脐下,至气穴。任自然,如昏怠,行数息
胎息功培训班
许多人把胎息与龟息认为是两种不同的呼吸,其实龟息功是武当道家内功的一种修为功法,又名“玄武定”、“龟息真定功”,由潜心、潜息、真定、出定四部分组成。
打坐
入室打坐,先用厚褥。褥下安木馒首抵谷道。双单搭膝均可。右手安左掌上,放脐下。正身端坐,直起腰脊。耳与肩对,鼻与脐对。唇包舌藏,垂帘正视。心之元神率意之真念,随二目先注入鼻端。至脐下,至气穴。任自然,如昏怠,行数息。
胎息
踵息行久,意愈纯,息愈微;神愈凝,气愈养。鼻无呼吸,只有微息。脐下往来,前降后升,如婴儿在胞中。息归脐,名胎息。神气大定,自然而然。非比高峰强闭留注,在熊一念内凝,神息相依。世人终日纷扰,神气疲困,全仗夜间一睡,始足日用。不然,本来清气为浊所掩。况贪口腹,屡害生灵。不顾后世冤报偿还,且食荤酒,易动,醉后入房,心爱,精泄气耗,神伤寿促,日近于死,昏不自知。
至若真人,有息无睡,炼比神气,意一无纷。耳虽闻如未闻,目虽见如无见。正身端坐,意只凝神注呼吸处。息念相依,神气相合,交于内窍。如鸡抱卵,刻不离窝,又似火种常在炉中。真气日足,元神日旺。雌雄蟠虬,两不相离。得与虚空同体,自与虚空同寿。定息七七,元阳气生。定息百日,小药工圆。定息七日,大药已成。定息十月,便成胎道。三年乳哺,九载面壁。出神入定,不离温养。非只漏尽,性具六通。身露云霞,目似电光。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隐显奠测。
简单来说:胎息是相对正常的凡息而言的。一般人的呼吸都是通过肺实现的,这就是凡息。如果通过练功,逐渐使肺的功能停下来,而用皮肤、肚脐、丹田来呼吸这就是胎息。人类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只可惜在母胎时才具有,一旦出世后,这种先天的功能就开始在体内潜伏,要靠后天的艰苦锻炼才能重新得到。
一、闭息起伏法:稍稍收气后闭气不出,用真空力将腹部提向胸腔,使腹部凹陷,然后再用真空力将腹腔隆起,如此起伏若干次,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的起伏跳动。
二、闭息隆腹法:收气闭气不出,腹部微微向上隆起,并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荡,促使腹部产生的起伏跳动。
三、闭息凹腹法:呼气呼尽后闭息,腹部自然下凹,尽可能保持这种状态(不要用力),随着闭息时间的延长,先天元气必然激动,促使腹部产生的起伏跳动。

双眼相交练法:
入坐之后,紧闭口唇,舌顶上腭,双目相交对视正中,鼻梁根处的外光,把心意定在双目中心。服气法:当丹田微微发热时,闭目存神,闭口,用鼻缓缓吸气。意想真气出鼻吸入,充盈满口,然后将此真气咕咚—声吞下,意念直送丹田,用口呼出体内浊气。在练闭气法期间,会出现以下效应,可供练功者参照。初时闭气会觉得全身真气充盈发热,额头出汗,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