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件在磷化前经过表面调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克服粗化效应 表面调整可克服强酸强碱处理后的粗化效应。一般来说,强碱性溶液通常具有使磷化膜晶体变粗的效应。金属工件采用强碱除油后,由于一些碱的水洗性差,如、硅酸钠等,常使金属表面部分活性晶核覆盖上一层氢氧化物或氧化物薄膜,导致金属表面的晶核数量和反应的自由能降低,因而使得磷化膜粗糙、多孔,成膜也不完全。所以,
高温磷化处理
金属工件在磷化前经过表面调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克服粗化效应 表面调整可克服强酸强碱处理后的粗化效应。一般来说,强碱性溶液通常具有使磷化膜晶体变粗的效应。金属工件采用强碱除油后,由于一些碱的水洗性差,如、硅酸钠等,常使金属表面部分活性晶核覆盖上一层氢氧化物或氧化物薄膜,导致金属表面的晶核数量和反应的自由能降低,因而使得磷化膜粗糙、多孔,成膜也不完全。所以,金属工件经强碱性除油剂除油后,应进行表面调整。
高温磷化处理
材料在磷化前要进行表面除油脂、除锈蚀物、除表面氧化皮调整等预处理。尤其是在产品防锈刷漆之前打底,磷化还要求作表面调整,使金属表面具备一定的“活性”,这样做才能获得均匀、细致、密实的磷化膜,才能提高漆膜金属附着力和耐腐蚀性的更高要求。因此,磷化处理前是获得高质量磷化膜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序。
磷化是常用的前处理技术,原理上应属于化学转换膜处理,主要应用于钢铁表面磷化,有色金属(如铝、锌)件也可应用磷化。
磷化分类1、按磷化处理温度分类(1)高温型80—98℃处理时间为10-20分钟,形成磷化膜厚达10-30g/m2,溶液游离酸度与总酸度的比值为1:(7-8)优点:膜抗蚀力强,结合力好。缺点:加温时间长,溶液挥发量大,能耗大,磷化沉积多,游离酸度不稳定,结晶粗细不均匀,已较少应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