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压榨榨油机榨圈的制作方法
榨圈是螺旋式榨油机主要零部件之一,其端面具有多个缝隙组成的出油槽,多个榨圈排列组合成榨膛,榨油机的榨螺安装在榨螺轴上,并放置于榨膛内,榨油机运作时,将料胚送入榨膛内,通过榨螺上的旋转的螺旋齿(螺纹)向前推进,并且榨螺的圆根直径自进料端至出料端在整体上呈逐渐变粗的趋势,使得榨螺与榨膛之间的空间逐渐变小,对料胚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从将料胚中的油
榨圈价格
六级压榨榨油机榨圈的制作方法
榨圈是螺旋式榨油机主要零部件之一,其端面具有多个缝隙组成的出油槽,多个榨圈排列组合成榨膛,榨油机的榨螺安装在榨螺轴上,并放置于榨膛内,榨油机运作时,将料胚送入榨膛内,通过榨螺上的旋转的螺旋齿(螺纹)向前推进,并且榨螺的圆根直径自进料端至出料端在整体上呈逐渐变粗的趋势,使得榨螺与榨膛之间的空间逐渐变小,对料胚的挤压力逐渐增大,从将料胚中的油脂逐渐挤压出来,然后通过出油槽排出。在一些多级压榨榨油机中,每一级压榨均通过多个榨螺完成,各级榨螺的根圆直径不仅在整体上呈越来越大的趋势,且在同一级压榨中榨螺的根圆直径也是逐渐变大的,其中每一级压榨中的后一个榨螺为锥形距圈,一方面用来进行高压压榨,另一方面用来连接根圆直径不同的两级榨螺。然而,相对于榨螺来讲,目前对于榨圈结构的改进并不突出,特别是在六级压榨这种多级压榨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各级的压榨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导致压榨效率不高、料饼残油率高。
榨圈是螺旋榨油机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内孔具备好几个间隙构成的出油槽,好几个榨圈排列与组合成榨膛,榨油机的榨螺安裝在榨螺轴上,并置放于榨膛内,榨油机运行时,将料胚送进榨膛内,根据榨螺上的转动的螺旋式齿(外螺纹)往前推动,而且榨螺的圆根直徑自入料端至进料端在总体上呈慢慢变宽的发展趋势,促使榨螺与榨膛中间的室内空间慢慢缩小,对料胚的挤工作压力慢慢扩大,从将料胚中的植物油脂慢慢挤压成型出去,随后根据出油槽排出来。在一些多级别压榨榨油机中,每一级压榨均根据好几个榨螺进行,各个榨螺的根圆直徑不但在总体上呈愈来愈大的发展趋势,且在同一级压榨中榨螺的根圆直徑都是慢慢增大的,在其中每一级压榨中的后一个榨螺为锥型距圈,一方面用于开展髙压压榨,另一方面用于联接根圆直徑不一样的二级榨螺。殊不知,相对性于榨螺而言,现阶段针对榨圈构造的改善并不是突显,尤其六级压榨这类多级别压榨全过程中,并沒有融合各个的压榨特性开展有效设计方案,造成压榨不高、料饼残油率高。
大豆的压榨方法:
大豆属于低油料作物,一般大豆油脂含量在11-18%范围内,在正常情况下,其水份的含量一般在 13-14%(东北、华北地区偏低)。大豆在入榨前需要用规格 12 目/ 英寸筛网进行筛选、清杂,其工艺流程如下:
大豆——清杂——破碎(或粗轧)—软化——轧胚——蒸炒—压榨
操作说明:大豆用规格12目/ 英寸筛网进行筛选去杂,使其杂质含量小于0.1%,然后进入破碎,破碎程度达2-4 瓣,再进行软化,使大豆的水份含量在15%左右,软化时间40-50分钟上,再进行轧胚,轧胚的作用有二点:一是破坏细胞组织使油容易从细胞内流出来,二是颗粒状的油籽轧成薄片,表面积增大,增加了出油面积,而且大大的缩短了油脂离开胚料的路程进入蒸炒锅进行蒸炒,蒸炒到大豆水份在 1.5-2.8% 范围内,温度到100-110 度时即可以开始进入榨油机进行压榨。 饼厚控制在 1-1.5mm左右。如需榨第二道时,饼厚控制在 0.5-1mm左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