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统计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青壮年人为12%,而老年人为25%,即1/4的老年人用药可发生不良反应。这是因为老 年人器官贮备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而且老年人不仅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同时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程度也重,甚至可导致死亡。现就老年常用的几类药物不良反应叙述如下: 1.硝酸盐类 
...
-
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白细胞吞噬能力减退,因此容易合并感染。有一组报道,65岁以下菌尿症 低于4%,而65岁以上者则高达20%;老年人肺部感染菌血症 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因此,老年人应用抗生素的机率很高, 约为老年住院总数的40%以上,现就临床老年人抗生素应用的 一些原则问题叙述于下。 1.根据感染原不同选药&
...
-
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地高辛仍在广泛用于临床,而且仍是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在多 数情况下又是一线首选药物之一。因此掌握地高辛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使其即合理使 用,又避免发生中毒和不良反应,是十分重要的。 (一)地高辛的作用机理&am
...
-
老年人病多,用药也多。据有关资料统计:老年人平均用药量约是青年人的5倍以上。由于老年人体内各脏器生理储备能力减弱,对药物的应激反应也变得脆弱,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安全范围变小,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排泄变慢,容易发生中毒或不良反应。一般说来,老年人用药有十二禁忌: 一忌任意滥用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 </o:p&
...
-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3的老年人不是自然死亡,而是用药不当造成的
最新研究表明,中老年患者平均患有3.1种疾病,有的甚至患有9种;平均用药4.5种,有的服药甚至多达20余种,多种药物互相干扰,影响了疗效。
多药联用不良反应大
对此,我国著名老年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士雯介绍,同时服两种药以上,其不良反应即可增加,若同时服五、六种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机会几乎达
...
-
人们在进入老年后,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如脑、心、肝、肾的功能不断衰退,自身免疫、能力都在下降,患病的机会增多,用药的频率及数量也比青年和成年人都高。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根据美国波士顿药物监测中心的报告,65岁以上老人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年青人的2-5倍。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随着年岁增长而越趋降低,肝内药物代谢酶活性降低,由此药物在体内的解毒、分解、排泄过程变得缓慢。代谢速度的迟缓使药物容易在体内
...
-
一忌任意滥用。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二忌种类过多。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志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三忌用药过量。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四忌时
...
-
据统计:老年慢性病患病率10年来上升了4%,尤以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病和脑血管病发病率最高,且城市高于农村。还有些疾病发病率增长非常快,如糖尿病患者已较10年前增加了3倍。但调查显示,老年人患病后两周内的就诊率只有45.7%。
患慢性病也要定期就诊
不少老人了解一定的自我保健知识,或“久病成医”,在家里备了小药箱,认为慢性病
...
-
老年人随着岁月的推移,容易被疾病所困扰,在用药的机会上也多于年轻人,其中多为非处方药(OTC)。因此,正确使用非处方药十分重要。 一、药物使用“减量为宜”。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处于逐渐减退的状态。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等各项指标较年轻时都有一定的下降。有综合试验表明,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普通成年人更强,
...
-
生活好了,寿命长了,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由于老年人身体的特点,老年糖尿病病人用药也有其特殊性。 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后特别要当心夜间低血糖
首先,老年人代谢率低,用药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服用一些长效磺脲类如优降糖时,易发生晚间低血糖。因此,对这些药,即使要用,也应避免1日3次用药。小剂量时可早晨一次服,中剂量时则早晨服2/3,中午服1/3,晚间不用。
老年人因为神经
...
-
化疗药物多属于强氧化剂类,维生素f则#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起到促进生长发盲,加速皮肤利粘膜溃疡和创伤的愈合,而且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导和抗须作用。动物实验证明,当补给大鼠额外的维生素e时,可延长大鼠耐受谷种污染物侵害的时间,比缺少这忡维今素的大鼠延长50~100%。还有人在试验时看到:矿物质硒、维生素c和维生素e都能使致癌物omba对血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率明显减少。
维生素e的抗癌作
...
-
1.板蓝根冲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凉血,治疗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及预防和治疗小儿麻疹。成人每次口服10克,日服4次;儿童每次5克,日服4次。 2.六神丸: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病毒。用于治疗咽喉疼痛、感冒发热、疮、肿毒,成人每次服8一10粒,儿童1岁一次1粒,4-8岁一次5粒,9-15岁一次6粒,孕妇忌用。
3.银翘解毒片: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重型发热、轻度怕冷、头
...
-
大家都知道小儿用药要按年龄或体重计算剂量,而老年人用药需减量往往容易被忽视,至于为什么要减量、减多少就更不清楚了,致使药源性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
药物在老年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和青壮年不同。
■药物的吸收
大部分药品的吸收依赖于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被动扩散。虽然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弱,但是大部分药物在胃肠道中主要依靠浓度差被动转运,对药物吸收几乎没有
...
-
人到老年,听力本来就有所减退,加上老年人对药物的排泄代谢功能减弱,耐受性降低,如果再使用耳毒性药物,无疑是雪上加霜。 耳毒性药物有哪些呢? ⒈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常用的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类等。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能损害第八对及神经。据对药源性耳聋患者调查发现,其中有83%是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尤其在年老体弱或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中使
...
-
目前,对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用药滥、杂、乱等不科学行为十分普遍。 一是多头开药。一般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同时伴有多种慢性疾病,他们四处求医,在治疗各种慢性疾患的同时多兼顾开一两种降血压药,多数患者同时服用两种以上降压药,有的多达十几种,无形中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是重复用药。不少降压药是一药多名,甲医生与乙医生开的药尽管药名不同
...
-
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中药是较为名贵又常用的滋补药,由于其比较粘腻,难以吸收,因此有下列情况的老年人要慎服或不服: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服用阿胶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以致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至恶心、呕吐等。 患高粘血症、高脂血症者:阿胶能加重郁带,使瘀血更为严重。另外,阿胶能使血流速度减慢,促使血管中脂肪微粒沉积在血管壁上,诱发血栓形成。 患有
...
-
不宜服止咳药 咳嗽患者喜欢在睡前服用止咳药,其实这种做法虽然止住了咳嗽,但会造成呼吸道中痰液的滞留,容易阻塞呼吸道。入睡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使支气管腔变形缩小。在越发狭窄的管腔里,加上痰液的阻塞,会导致肺通气的严重不足,易造成缺氧,出现心胸憋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因此,咳嗽病人切忌盲目使用止咳药,痰浓稠者宜用化痰类止咳药。如果咳嗽严重,应在呼吸专科医
...
-
安定类药物在临床上经常用到,具有稳定情绪、减少焦虑紧张状态、改善睡眠等作用。对老年人常见的情绪烦躁、失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等都有一定疗效,副作用较其它药物少,易被老年患者接受。但安眠药的成瘾性等副作用往往被经常失眠的老年人所忽视。
众所周知,老年人由于各个器官功能的减退,当然肝脏和肾脏也不例外,它们的代谢和排泄功能都下降,因此,药物的积蓄现象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其它年龄组服用不会发生副
...
-
一、安眠药:失眠或早醒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但是多数为生理性的。可通过定时起居,晚间不喝茶及其它兴奋性饮料,睡前不看易激动,刺激性大的书刊、影视,酝酿一种良好的睡眠状态来解决。所以能不用安眠药,最好不用。因为安眠药长期使用会出现失昏、嗜睡、乏力等负反应,久服还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和成瘾。 二、抗菌药物:老年人使用抗菌素的机会也还很多,如肺部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
...
-
寒气逼人的冬季,对老年人的健康有一种威胁,若保健不当,可因患老年低体温症而死亡。
所谓低体温症,是指人的体温在35摄氏度以下。据国外调查,秋冬季老年人发生低体温的大约占10%。国内统计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人,在气候尤为恶劣的冬季,死亡率要比平时高60%。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低下,体内产热减少,皮肤血管又不能很好收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