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处方(一)
【辨证】久痛入络,寒热错杂。
【治法】化瘀通络,寒热并调。
【方名】猬皮香虫汤加减。
【组成】炙刺猬皮5克,炒九香虫5克,炒五灵脂10克,金铃子10克,延胡索5克,砂仁3克,丹参15克,赤芍10克,生蒲黄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⑴桃仁、五灵脂各15g,微炒为末,米醋为丸如豆粒大,每服15~20粒,开水送服,孕妇忌服。治疗血瘀阻络型十二指肠溃疡。
⑵姜黄18g,炒香附15g,共研细末,每服2~3g。治疗十二指肠溃证属气滞胃痛者。
⑶毕澄茄、白豆蔻各等份,研末,每服1.5~3g。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证属虚寒胃痛者。
⑷百合30g,丹参20g,水煎空腹服,治疗虚热胃痛型十二指肠溃疡。
⑸百合30g,乌药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中焦虚寒。
【治法】散寒温中,活血生肌。
【方名】乌附白芨方。
【组成】乌附片6克,白芨30克,肉桂6克,干姜6克,煅瓦楞15克,广木香6克,佛手6克,甘草6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浓煎至100毫升,加糖和防腐剂适量。每日空服2次,每次50毫升。
【出处】余景谋方。
&
...
-
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呕血、黑便或便血,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可用药膳进行调治,以促进疾病的康复,以下就分别介绍黄花菜饮、参芪三七炖鸡、旱莲红枣茶、栀子仁粥四种药膳的作法。
黄花菜饮
功效: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证属胃热或肝火者的辅助治疗。
&am
...
-
中药处方(一)
【方名】脾脏肿大方。
【组成】鳖甲。
【用法】焙黄研末,一日三次,每次3-6克。调红糖服用。
【备注】此方虽然仅仅一味中药,但药效却十分显著。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蕴结膀胱。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名】通淋方。
【组成】金银花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鱼腥草15克,车前草30克,匾蓄10克,黄柏10克,小蓟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利,日服2次。
【出处】《实用中医效验新方大全》。
中药处方(二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郁蒸,湿从热化,灼伤肠道。
【治法】清热燥湿,导滞凉血,收敛止泻。
【方名】乌龙煎剂。
【组成】乌梅30克,龙胆草15克,山楂20克,地榆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土虚寒,肝气郁滞。
【治法】疏肝暖土,顺气解郁。
【方名】疏肝暖土汤。
【组成】白术10克,苍术10克,炮姜10克,吴萸6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防风15克,羌活10克,藁本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虚肾亏,气虚不固。
【治法】健脾补肾,益气固脱,敛溃愈疡。
【方名】敛溃愈疡汤。
【组成】黄芪30克,白术20克,菟丝子30克,柴胡10克,白芨12克,三七粉3克(吞服),木香12克(面煨),白矾1.5克(吞服),乌贼骨30克,赤石脂24克(其中一半入汤剂,一半研粉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热毒挟湿。
【治法】解毒,清热、祛湿。
【方名】解毒清热汤。
【组成】金钱草30克,柴胡10克,黄芩15克,葛根15克,白头翁20克,金银花25克,秦皮10克,黄柏15克,黄连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或频服(或饭后半小时服)。可用30-50毫升保留灌肠。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止泻。
【方名】益气汤。
【组成】黄芪12克,薏苡仁12克,党参10克,获苓10克,血余炭10克,赤石脂10克,白芍10克,白术炭6克,陈皮炭6克,柴胡6克,厚朴6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化瘀,清热通腑。
【方名】理气化瘀消肿汤。
【组成】瞿麦30克,防己9克,椒目5克,葶苈子15克,制军9克,莪术5克,枳壳5克,失笑散15克,桃仁5克,丹参15克,川朴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文亮方。
&nb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阴虚夹湿。
【治法】养阴,补肝肾,利湿。
【方名】三乌茵陈汤加味。
【组成】首乌15克,乌豆衣9克,乌梅9克,绵茵陈15克,丹皮9克,蝉衣4克,生地12克,当归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方名】乙肝解毒汤。
【组成】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脾虚,湿热内蕴。
【治法】疏肝理脾,清热利湿解毒。
【方名】抗原汤。
【组成】当归10克,白芍30克,白术10克,柴胡10克,茯苓15克,虎杖15克,茵陈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瘀。
【治法】软坚散洁,活血化瘀。
【方名】化肝煎。
【组成】鳖甲2克,穿山甲2克,大黄6克,桃仁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丹参15克,赤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脾不和。
【治法】健脾疏肝。
【方名】健脾疏肝汤。
【组成】党参10克,白术5克,茯苓10克,米仁5克,柴胡15克,郁金10克,丹参12克,白芍1.5克,川楝15克,鸡内金15克,谷芽10克,延胡索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兆祥方。
&am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舒肝活血,利湿解毒。
【方名】舒肝活血汤。
【组成】柴胡9克,全蝎10克,山楂15克,黄芪20克,茵陈20克,郁金30克,丹参30克,赤芍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三七粉2克(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祛湿热,退黄疸。
【方名】首乌汤。
【组成】生首乌15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大青叶15克,板蓝根15克,半枝莲15克。茜草15克,丹参15克,柴胡12克,茵陈30克,白茅根30克,甘草6克。
【用法】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
...
-
中药处方(一)
【辨证】湿热毒邪瘀滞。
【治法】清热除湿,活血解毒。
【方名】茜茜糖浆。
【组成】茜草20克,茵陈20克,淮山药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服用时加少量白糖),10日为1疗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