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用药也有误区
    时下,不少人对“小伤小病”往往自行买药治疗。殊不知很多病的症状,是人体自卫防御功能的一种反应,如果不分析病因及检查发现诊断特点,就盲目地对症下药,常会掩盖了疾病的实质,形成误诊、误治。有些对“症”治疗的误区需要注意:
一是腹痛用止痛药。腹痛是腹部疾患的主要症状。但要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有无反跳痛放射痛,有无板状腹,腹痛与体位的关系等诊断根据。如阑尾炎、胆囊炎、胰腺炎、溃疡病等都各有其疼痛特点。切不可一有腹痛就用上止痛剂,结果临时虽止住了痛,但却掩盖了病情,而其内部病理变化仍在发展,致使形成合并症,遗患无穷。如阑尾炎发展成穿孔、腹膜炎、败血症等。因此对有些腹痛应认真观察,开始用些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待诊断明确了,如痛适当用点一般镇痛剂也可。
二是发热用退热药。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引起发烧的疾病很多,大部分有其特殊的热型(体温曲线)。如稽留热常见于伤寒等,弛张热常见于结核病等,双峰热常见于黑热病等,间歇热常见于间日症等,波状热常见于布鲁氏菌病等,再发热常见于回归热等,双相热常见于登革热、麻疹等。因此如遇发热就用退热药,就易打乱热型,影响了诊断根据,所以一般的发热,开始可用些冷敷,针刺,按压曲池合谷、大椎穴位等稍降温。如果已明确了诊断,或高烧40℃以上临时用点退热药也可。
三是腹泻用止泻药。腹泻是身体自卫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如患了食物中毒时,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痢疾等,机体为了排出毒物将毒素、污染废物排出体外,这时应尽可能让其排泄出去。如果一拉肚就止泻,等于关门留寇,反而对于身体不利。对于腹泻重时,可多饮水或输液,用相应抗菌消炎药,针灸按压天枢穴、足三里穴、神厥穴等。当然如为单纯消化不良而腹泻,适当用点止泻剂也可。
四是失眠长期用安眠药。失眠大多数是由于心理、习惯因素。所以不要养成依靠服安眠药来治失眠。因常用的安定、利眠宁、眠尔通、速可眠、安乐神、冬眠灵等等都具有副作用。对失眠应注意心理调节、少服安眠药,可用中药、针灸、理疗等方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