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认准一证一照
依据有关法规,设立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有工商部门批准的营业执照;要有房屋土地管理局审核颁发的资质证书。消费者一定要注意验审。
此外法律还规定,中介公司未促成租售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若中介公司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比如虚报房屋面积、房龄的,也不得要求支付中介费。
条款逐条看清
有关专家建议,在选择中介时,除了对中介服务机构成立条件进行把关外,还要弄清租售房屋的产权关系,否则会被牵着鼻子走。买卖二手房时,可委托房地产交易中心进行房款收付监管服务。
同时,还要与中介签订书面合同,看清合同条款,并明确约定租售房屋的地点、范围、居室大小、设备和价格。对协议书中的一些关键条款,有疑问或者含义不清时,切勿轻信口头承诺和诱人的言辞,一定要落实在文字上。
最后,不要急于下定金或押金。
呼唤从严打击
为使房屋中介做到“主体合格、服务规范、诚信自律”,需要主管部门把好市场准入关,加强打击力度。
管理部门条块分割、权责不明,造成房屋中介处于“三不管”真空地带。房地产部门称,他们只是房屋中介的一个行业管理部门,需要其他部门积极协调;工商部门认为只有房管部门认定资质证书后,他们才可能办理营业执照;物价部门的主要精力则集中在合法的中介上。
业内人士指出,为了有效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应立法提高房屋中介的准入门槛,包括固定服务场所的面积和注册资金都要大大提高。对隐瞒真实情况、串通损害当事人利益的中介机构或个人,制定相应的处罚规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