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房,请做好减法
    新家选择范围=支付能力-全市楼盘价位
    现在凡是想买房的朋友都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怎么买房,选什么房?
    与几年前相比,过去,把一切交给组织安排,住房遇到困难了,找单位找领导,打个申请报告,层层批转,然后就是论资排辈,论困难排序。领导开明的,就用积分方式张榜公布,谁前谁后一目了然。于是盼星星盼月亮,企盼福音早早降临。至于分什么房,什么地段,多一平方还是二平方就不敢奢望了。一是本来就有那么多的房型供你挑选,几乎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或者说“兵营式”的楼型房型,挑不出个高低来。至于梦寐以求的地段、面积、直套横套、朝南朝北就不是应该由你个人操心的了。除了排队的先后,分房的早晚,没有别的可愁的。
    现在,随着国家房改政策的逐步到位,个人到市场上去选择房子房型的余地大了,选房子的问题反而成了令人兴奋又头疼的问题。
面对杭州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楼市,各式各样的楼盘房型多得能让你挑花了眼:什么多层高层、错层跃层;复式欧式巴洛克式;连体连板式;内阳台、外阳台、又有双阳台;环线房、地铁沿线房;一房一厅、二房一厅、三房一厅或二厅;双厅双卫、大厅小房……面对那么多的房子房型,在加上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楼盘名称,什么平价房、安居房、经济适用房……又有什么罗马公寓、新华小区、万安南苑、东河丽景…选房竟成了入市买房的第一道难题。
    有没有解题的良策?我们说有,那就是:选房请做好减法。
加减乘除,早在孩童时代就已经作为最初的“技能”熟练掌握,这与选房买房有何相干?但要做好这道“教学题”还真不容易。
    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但实现这些愿望则是有条件的。“这山望着那山高”,“天外有天,楼外有楼”,“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崇尚美好这是人的本能。在住房的问题上,人们尽可以做着各种各样的“美梦”,也尽可以面对着各种精美的楼书发出种种感叹。但人们不得不在“梦幻”时刻唤醒自己,把美丽的梦打造成通向未来的台阶,让我们通过努力去拼搏,去攀岩、去拾级而上。现在只好立足于脚下这块台阶去思考、去选择你想要的房子房型。在选房买房的过程中,人们最冲不出去的是“地球引力”——自己的实际支付能力。换句话说,我们买房选房,最受到制约的还是我们的经济实力。当然,脚下这块台阶踏板的高度是不同的,或者说购买力的起点是因人而异的。
    明白了这样一个考虑问题的方式,我们就知道应该在什么范围内去选择房子房型了。就好比把自己作为一个圆心,以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半径,划一个圈,凡在这个圆圈里的,就是你应该花点时间去了解与考察的楼盘。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更有限。圈外的楼盘,只能用减法让它成为美丽的梦幻,留存在我们的记忆之中。人是应该有梦的,有梦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
    说到此,解题的答案出来了,那就是:选房要量力而行,价格优先。
    新家选择范围=实际支付能力-全市楼盘价位。
    说到价格,楼市有一个无形的辐射圈,那就是杭州楼市的总走势,它的圆心在市中心武林广场。它向外辐射的方式有点象“地震波”,一圈一圈往外扩散。这是对杭州楼市房价走式的宏观考察。如果再具体地微观分析,我们又发现,杭州楼市价格走式的外向辐射圈不是等圆的,而是呈现出不规则状,这种地不规则状,让我们很容易发现,不同地区,都有形成不同价格高度的“小山峰”或“小土坡”,形成不同地区的“价格峰”,以及以其为圆心的地区价格等高线。这为我们循着价格的走式去物色我们中意的楼盘提供了方便。
    当我们按价格优先法筛选楼盘,把它划入我们的视线之内时,我们不知不觉地也在被市场筛选划圈,不同的是,我们与市场之间的划圈方式正好相反,我们是把在一定价位上的楼盘划入圈子,市场却把我们划出价格等高线之圈外。不同的选择角度,做着的却同样是减法。
    做减法,使人内心有一种失落感,望楼兴叹的事天天发生。一方面是市民百姓企盼住房条件尽早得到改善,能买到价格适中又中意的住房;另一方面,又有那么多的楼盘趴在那儿找不到买主,卖不出去。买与卖之间,横亘着的这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就是居高不下的楼价,开发商已经感到现在的楼价已经“砍到肉里了”,几乎是“壮士断臂”之壮举而在老百姓这一头还是买不起。每月收入有数,就是靠一家一档全部积蓄,有时还是只好望着中意的楼盘兴叹。
    做减法,我们只好把购放承受能力以外的楼盘撇在视线之外,尽管有许多让人梦寐的好楼盘好房型,捏捏自己的口袋,只好转过脸去。地段与房屋的价位紧紧相连,我们只能把选房的视线收缩到与相应价格匹配的区域。
    区域与地段的因素由此凸现出来。
    新家安在哪?
    给出条件,选定坐标
    人们做事情有两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给出条件,任凭思维的骏马驰骋。这种思维方式有它独到之处,一般采用联想法、相关法、假设法……,“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这种思考方式近乎“白日做梦”,尽管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但它却富有创造精神。
    另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定向思维。思考问题的时候,给出一定的条件,让思绪沿着这些条件去假设各种可能,考虑各种可能,考虑各种细节。这种思维方式是集束型的,细腻的、具体的、出执行或施行方案的,一般采用目标设定法、顺序法、菜单法、逆向思维法或换位思维方式……。没有目标,365天,沿地球走了两圈,还没到“宿营地”;有了目标,尽管遥远,但每走一步,我们都在接近目标,都在创造,都在走向成功。这种思维方式近乎“做标定位”。
    “做标定位”的思维方式是很实用的。当然,选定做标,首要条件就是要给出特定的条件或要求,至少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的交叉点,就是我们所要选定的目标。给出的条件不同,选定的目标也会不同。哪怕条件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到做标的最终选定。所以选择做标又有粗调、微调之分。
    选房子的过程有点象“坐标定位”。
    我们无论买房、租房、换房都有它一定的原因的。原本住得好好的,谁也不会说搬就搬,说换就换的。买房也好换房也好,对一个家庭来讲毕竟是一件一生中做不得几次的事。因此为什么要买房?为什么要换房的真正原因要找谁。有的是为了改善住房条件;有的则是为了上下班远近的缘故;也有的是为了要改变现有的周边环境,当然不乏把买房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的。目的不同选房的要求也就不同。尽管千人千面,但“坐标定位”时给出的诸多条件中,有两个基本条件应该说有相同之处,即:实际支付能力和人们生活的人文背景因素,其他条件只是在这两个条件基础上的微调。换言之,这两个条件实际上就是不断制约着我们生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
    从经济的角度,选房时考虑的是住宅的档次、价位的高低、装修的标准、是选别墅还是公寓,或者是普通商品房、平价房等等;面积是一房一厅还是两房一厅或者三房一厅或者三房二厅……,它体现的是不同经济状况的人们希望改善住房条件和生活质量的愿望和选择方向。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选房的视角也在变化。它显示的是坐标定位的标高轴线。
    从社会的角度,选房时考虑的是离父母的远近、夫妻俩上下班方便与否、孩子入托上学,教育质量问题、亲朋好友往来串门感情交流是否方便、自己经常的活动范围出行交通方便与否、购物方便吗?生活便利吗?生活设施配套吗?等等,它体现的是人们生活的人文背景因素。人们的生活“引力”在于它的社会性。
    人,特别是作为社会结构体的单体细胞——家庭,它是社会性的。它的存在不是与世隔绝的,它与社会、与周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我们选择新的住家时,地段的选择将成为仅次于购买能力制约着我们,或者说它是左右我们决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选择地段就是选择生存环境。它反映出人们对社会的依赖和对精神的寄托。随着年龄层次的变化,依据不同的经济条件,由近及远。它显示的是坐标定位的横向轴线。
    当我们考虑地段因素时,首要考虑的是它的地域性特点。东南西北四至八方,不同的家庭对地域性的选择要求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在于它深厚的人文背景。人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是有区域性特点的。它表现出每个家庭对社会,对亲朋好友,对生存环境的怀旧和依恋。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有的老人随着家庭,从“这家烧着肉,那家闻到香”的老弄堂房搬到新村住宅后尽管面积放大了很多,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住房条件一步到位,与老房子有了天壤之别,但这些老年人就是住不惯。尽管年轻人对环境的适应性远比老一代强,但祖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烙印和生活习惯是不回轻易褪去的,它将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年轻人在受到上述习惯潜意识的影响外,主要受到上下班路途远近、和亲朋好友往来方便与否及平时主要活动区域和乏味的影响,与老人考虑和选择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考虑的基点还是与周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然,这一条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交通的便利,逐渐在淡化,但目前还是影响我们的决策因素之一。
    地铁沿线房卖得红火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因为交通便利,它的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千千情结一线牵”,尽管搬得很远很远,但根还在老地方。这“一线牵”就牵出了许多人情世故,最割不断的就是这血脉相连的伦理情缘的,“血总比水浓”。
    您也同样了不断这血脉情缘的,在自己实际支付能力的基础上,两全的办法,就是把新家设在交通最便利处。所以地铁一号二号线,内外环线、南北高架、明珠轻轨线,凡是在支付能力范围内的楼盘,应该是您收集有关资料和楼盘信息的重点方向。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选择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但凡是交通便利之处,不同价格层面的房子还是会卖得很好。由于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越来越便利,便利的交通改变了人们时空观、距离感。我们选择房子就有了很大的外延空间。所以在价格和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人们才开始认真地考虑起其他的因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坐标微调。坐标微调着重考虑生活便利因素、交通便利因素、服务设施配套因素、周边地区社会治安因素、物业管理水平因素等等。随着这些坐标定位微调系数,人们的目光很自然地会向成熟小区或大型的生活社区内,上述这些条件基本上是可以满足您的生活需求的。
    当然,在选择合适的生活小区时,人们对环境因素的选择看的高于其他因素。它包括空气清新度,有无污染源和噪声源。紧靠着工业区和工厂的住宅,估计不会再受欢迎,而紧挨着公园绿地的住宅会沾光不少。开发商以人为本,重视小区绿化,环境绿化,加强小区乃至每家每户的环境保护设施的配置,都会受到购房者青睐。人们深深地了解“安居乐业,健康长寿”是对改变住房条件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看重的条件。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康意识会在选择具体的新家时起到决定性作用。
    交通便利因素也是左右人们购房决策的重要条件。有车族考虑的是出行方便,它包括小区位置是否邻近城市交通主干道、道路通行能力、路面路况、高峰堵车状况、交通是否经常被限制如出行受到单双号的限制、小区内私家车停车条件、收费标准等等。
    工薪族考虑的是出行方便,主要考虑大公交到小区否?工交车运行的起止时间、间隔时间、路途堵车情况、从您的住宅到公交车站的距离、夫妻上下班,孩子上学有没有直达车到门口,或者转车方便吗?“打的”方便吗?小区到市区有没有直达公交车?一旦发生应急情况,出行方便吗,能应急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