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
    骨折不论在平时或运动时都可发生。骨折的原因可分为外伤性和病理性两大类。外伤性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前者如爆炸伤、挤压伤、跌伤,后者如跌倒手撑地能产生桡骨下端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等,病理骨折是指骨胳本身有病,在正常或轻伤情况下造成骨折。外伤性骨折又可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而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大类。此外,从暴力的程度、骨折的形状和骨折端有无错开或移位。也可分为完全和不完全骨折或横、斜、粉碎、螺旋、镶嵌骨折,有移位或无移位的骨折。
    (1)骨折的症状及诊断
    一旦发生骨折,在骨折部位可产生疼痛、肿胀和瘀斑。肿胀是由于骨折后出血与软组织的损伤性水肿所形成,如血液渗到皮下,形成瘀斑。患肢部分或全部失去功能。骨折严重时可产生畸形,如缩短、旋转、成角等。当你检查时可发现在不应该活动处可产生活动(即假关节),当移动患肢偶尔也可听到骨断端相互摩擦的声音(即骨擦音)。在骨折的同时可能伴有血管和神经的损伤,使肢体远端产生缺血或感觉麻木、运动障碍的现象。如肱骨髁上骨折造成骨折断端压迫肱动脉出现前臂缺血,患肢疼痛,末梢温度降低,颜色苍白,脉搏减弱或消失。若骨折端压迫正中神经,可出现患肢正中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如为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和皮肤或膈膜的伤口相通,骨折处出血可从伤口流出。
    骨折后可因剧烈疼痛,出血过多或并发头、胸、腹部脏器损伤而产生休克。颅骨骨折亦可引起脑震荡、脑挫裂伤。肋骨骨折可刺破肺部产生血胸、气胸和咳血。在下肋部骨折时,可产生肝、脾、肠曲的破裂,可出现腹膜刺激症状;骨盆骨折可并发膀胱尿道和盆腔的损伤,如血尿、排尿困难等。
    骨折的诊断除了根据上述病史和症状外,在有条件情况下可作X线摄片检查,以协助诊断。
    (2)骨折的治疗
    骨折及时和合理的治疗是必要的。若处理不当,将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力,甚至造成残废和伤亡。因此在抢救时既要抢救生命,又要抢救肢体和恢复肢体的功能。
    对伤员应迅速急救并详细检查,如有休克或脏器损伤者,应首先作抗休克治疗(见“休克”一节)及脏器的修复处理。有疼痛可用针刺减轻疼痛或药物止痛,如可卡因、吗啡类药物。若出血应止血。包扎好伤口,并用夹板固定患处。除火线抢救及严重骨折应立即转送外,一般应就地治疗。
闭合性骨折的治疗
    闭合性骨折的治疗:其原则是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治疗方法概括有三种:
    ①手法复位(闭合复位)用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此法优点是骨折愈合快,适用于大部分长骨干骨折。在复位时应先作几分钟的牵引,使重叠的骨折断端拉开,然后将骨折的远侧断端凑合近侧断端,并矫正成角或旋转等畸形,以达到复位的要求。复位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的骨骼而异,如锁骨、肱骨干和小儿股骨干等骨折不需强求完全对好(即解剖复位),只要不成角或旋转,稍短些(不超过2厘米)也无妨;但在成人股骨干骨折,成人和小孩前臂骨折及近关节面的骨折,则力求完全复位,否则将影响功能。长度可用皮尺量,与健侧比较。但在肌肉很厚的部位,如股骨、脊柱、骨盆、股骨颈等,可用X线来检查。
    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小夹板等外固定物固定骨骼在整复位置,直到骨折愈合为止。固定期间及拆除固定物后,应加强患肢的功能锻炼。
    石膏固定必须固定骨折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在骨折愈合拆除石膏固定后,须进行一段时间的关节活动,才能恢复肢体的功能,所以整个治疗时间较长。上石膏后,出现肢体肿胀消退和肌肉变瘦而发生石膏松动时,应换一个合适的石膏,一般在骨折后7-10天,否则可引起肢体或部分肌肉缺血性坏死而致残废。采用小夹板局部固定治疗骨折时,不需固定关节,有继续复位的作用,并可早期应用“动静结合”的原则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因此,疗效快,疗程短,待骨折愈合去除小夹板后肢体功能即恢复。但近关节骨折不易固定,在采用小夹板固定后亦需密切注意其松紧,并加以适当的调整,一般3-5天一次,必要时随时调整,以防止过紧而产生肢体缺血、皮肤坏死、溃疡。
    ②连续牵引法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法来治疗骨折。适用于肋骨髁上骨折、股骨或胫腓骨骨折、斜形或粉碎性骨折(骨折成三块以上)均可。在牵引后三天内应完全使骨折复位,矫正畸形。必要时也可加小夹板固定以保持复位的位置,直到骨折愈合。
    ⑧手术切开复位加用内固定用手术方法暴露骨折,进行复位,再用不锈钢制的内固定物固定复位后的骨骼。常用的内固定物为钢丝、钢板、螺丝钉、梅花式髓内钉等。用内固定物后,仍须加用外固定,否则,由于肌肉收缩会使内固定物断裂,骨折重新移位。若用梅花式髓内针固定者,可不用外固定。但术后二个月内不能下地负重走路,否则也会影响骨折的愈合。由于手术能扰乱骨折血肿和损伤骨膜,骨折愈合就慢,甚至可以产生感染,所以仅限用于闭合复位失败的骨折;骨折线经过关节而关节面不齐的骨折(如肱骨内髁外髁、胫骨平台、双踝骨折而有移位的)和伴有血管损伤的骨折。
    [注]骨折的愈合时期,因人而异,亦因部位不同。一般说来,儿童骨折无移位者较快,长骨两端松质骨连接快。
    上述三种治疗闭合骨折的方法,绝大多数采用第一、二种,即闭合复露,而切开复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骨折同时合并血管损伤(如股骨髁上、肱骨髁上骨折压迫动脉和肱动脉时),应先行闭合复位,然后触摸足
    动脉有无搏动,若没有,应手术探血管并修补吻合。接血管前,应先骨折复位内固定好,以利血管吻合。
    骨折经固定后,病人应努力锻炼肢体的未固定部分,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防止关节强直。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是用手术方法使之成为闭合性骨折。因此,在全身情况改善,休克纠正后,应尽早进行清创手术。
    骨折的中药治疗
    骨折的中药治疗:有外敷、内服及熏洗等方法。外敷,常用三色三黄药膏,以活血、消肿、镇痛;内服药早期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为主。晚期以舒筋通络、壮筋续骨和养血为主。对已愈合的骨折,则用熏洗药方熏洗肢体相关节,以消除肿胀,便于锻炼肢体。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