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自学清凉绝招技巧
    夏季不可避免地来了。温度、湿度飙升,阳光可劲儿地铺洒,蝉儿也在高昂地鸣叫,可我们的心情却随着汗水不断不断地滑落,所有的心情、感觉已经合一,那就是烦热吧!
烦热之余请教了专家,原来清凉的感觉也可以学习。这一季不妨就让我们抛开心情陷阱,挑战高温,学习感受清凉的滋味吧!
科学饮水——预防中暑
炎炎夏日,人们会排出很多汗水,体内的水分、盐分和维生素消耗得也多,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补充,就会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或者虚脱。失水早期会出现口渴、尿少的症状。这实际上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及时喝一些水,症状很快就能缓解。如果对这些警报视而不见,则会继续发展以致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减低、尿液发黄、精力不集中,并出现“脱水热”。
专家告诉我们,大部分中暑其实都是因为饮水不科学造成的。有的人在大量出汗后只喝蒸馏水或是纯净水,最后导致体内盐分大量损失后无法及时补充,引发虚脱和昏迷。纯净水、蒸馏水中电解质,特别是钠的含量偏低,轻度缺水时能解决问题,但在中重度缺水时如果只是一味饮用纯净水、蒸馏水,水分虽然补充了不少,可是体液也被“冲淡”了,脱水症状并不能缓解。正确的做法是隔一段时间就喝一些水,不要等到出现脱水的症状才喝。以饮用盐水、富含矿物质的饮料为主。酒精、咖啡会加速虚脱,应避免。
中暑急救ABC
发生中暑时,应尽快将中暑病人送医院急救,以免引起休克及肾脏衰竭等并发症。但在送医院之前,仍需作一些急救处理: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将病人置于4℃到18℃的水中,并用毛巾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一般按摩15到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到38℃。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最好不用这种水中降温法。另外取十滴水2到3滴,加适量温水灌服,或内服仁丹两三粒,也可起到作用。
清凉的“罪过”
空调帮助人们抵御酷暑的煎熬,但是长时间停留在空调开启的密闭房间内,6小时后室内氧气会下降13.2%,空气中细菌数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人就会出现胸闷、头晕、恶心、乏力、记忆力减退、鼻塞、打喷嚏、耳鸣等症状。有的一旦离开空调间,各种不适逐渐消失,但严重的也会持续出现全身不适、精神不振及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这就是常见的“空调病”。
空调病完全可以预防。经常开窗换气,开机1到3小时后关机,然后打开窗户使室外新鲜气体进入。室内外温差不应过大,以5℃至7℃为宜,否则出汗后入室将加重体温调节中枢负担。老年人、体弱者、孕妇、婴儿、患有慢性病的人使用室内空调应以26℃至28℃为宜。房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减少疾病的污染源。室内空气流速不能太快,减少冷风直吹。使用空调期间,人们一旦出现发烧、咳嗽、胸痛、呼吸不畅,不应只考虑“感冒”,应及时就诊检查,警惕军团菌病。在空调室内生活的人,应有适当的室外活动时间,以提高自身对温差的“内调节”和适应能力。空气净化器,配合空调使用,对空调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做足防晒功课
防晒可以减轻紫外线的危害。闷热天气里最好的防晒方法就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在紫外线最强的早上十点到下午两点的时间段里减少外出。使用遮阳伞、戴帽子、穿着浅色、透气性好的衣服都是实用的防晒法。需要提醒的是,抽烟会收缩血管,并损害抽烟者适应高温的能力。
当天气炎热又不能避开阳光照射时不妨用冷水冲淋头和颈部,水分蒸散可以帮助消暑。夏天使用哪些防晒用品?建议日常使用选清爽型,户外及运动选清爽抗汗型,水上或剧烈运动选抗水抗汗型。涂防晒品时,颈部、下巴、耳朵和双唇也都需要细心的呵护。汗水会把防晒品冲掉的,应该每隔几个小时再涂一遍。
维生素B1——“避蚊”好武器
闷热天气正是蚊虫滋生之际。蚊虫叮咬后多数情况下只是皮肤瘙痒,但也可能传染乙脑、疟疾等严重疾病。对付蚊子可采用避蚊、驱蚊等方法。不要在草丛、河边、湖边等靠近水源的地方扎营。外出的时候身体抹上驱蚊药或风油精,洒在衣服上效果更好。维生素B1被摄入人体后,经过体内代谢,一部分代谢产物随汗液分泌到体表,这种代谢产物有一种使蚊子不敢接近的特殊气味,也能起到驱蚊的作用。在蚊子肆虐的夏季应多食用猪肉、动物内脏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外出旅行临时口服维生素B1药片不失为简单有效的办法。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