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膳食营养特点
中学生一般为12-18岁的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一系列的变化。其特点为各种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思想活跃,记忆力强,是一生中长身体、长知识的最重要时期。由于中学生生长发育旺盛,营养需要也相对高于成人,因此,应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膳食。营养学家认为,中学生应需要以下营养: <BR><BR>热能:中学生由儿童期进入青少年时期后往往食欲大增,身体发育迅速。如18岁的青年与10岁少年相比,其身高约增加28-30厘米、体重约增加20-30公斤。这种迅速的生长发育,没有足够的热能供给,就会使中学生出现疲劳、消瘦和抵抗力下降的现象,直接影响他们的体力和学习效果。<BR>我国规定:13-16岁的男、女少年,每日热能供给量为2600千卡和2500千卡。<BR><BR>蛋白质:正在发育的青少年,全身的组织细胞都在增加,如果蛋白质供给不足,机体内的氮就会出现负平衡,这就意味着组织蛋白质遭到了破坏。这时就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消瘦、体重过轻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智力障碍和营养性水肿。因此,青少年的蛋白质供给量应比成年人高。<BR>国家规定:13-16岁的男女少年每日蛋白质供给量应为80克左右。<BR><BR>对青少年的蛋白质供给,不仅要注意数量,更要注意质量。一般来说,他们膳食中的蛋白质应该有1/2至少1/3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和大豆类食品的优质蛋白质。<BR><BR>无机盐:无机盐对青少年来说比成年人更为重要。在这个时期,他们的骨骼发育仍在进行,肌肉组织细胞迅速增加,性器官逐渐成熟。如果钙、磷供给不足或比例不当,即可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铁质供给不足或比例不当,则可发生贫血,尤其是女青年,由于月经失血,更需要补充铁质,如果缺乏锌,青少年的生长和性发育就会停滞,食欲不振,味觉、嗅觉异常等等。锌主要含于鱼、肉和海带等产品中。<BR><BR>国家规定:青少年每人每日钙的供给量应为1000-1200毫克,铁15毫克,碘:男为130-160毫克,女为110-120微克。<BR><BR>维生素:维生素A、D、C、B1、B2、烟酸等对青少年均有重要作用。<BR>国家规定:维生素A的供给量每日2200国际单位(约4毫克胡萝卜素);维生素D为400国际单位、维生素C为75-90毫克。维生素B1、B2和烟酸的供给量随热能的供给量而改变。每1000千卡热能应供给维生素B10.6毫克、维生素B20.5毫克、烟酸6毫克。<BR><BR>为了让青少年都健康成长,家庭膳食中应该注意有计划的调配,尽量使饭菜多样化。在选购食品上还应注意,凡营养价值低而价格贵者可以不买或少买,例如茭白、竹笋等,不但价高,废弃量大,而且含较多的草酸,影响钙的吸收,很不经济。应该多选食新鲜的绿叶蔬菜如小白菜、菠菜、雪里葓、油菜等。这些都是价廉,而营养好的食物。<BR><BR>中学生们还应该多食含钙质丰富且价格低廉的食物,如虾皮、海带等,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多吃大豆及其制品。<BR><BR>由于中学生课程多、学习紧张,早餐一定要吃饱、吃好,可吃些牛奶、鸡蛋。上午课间休息还可吃点饼干、面包等作为课间加餐。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