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壮年三大营养需要特点
人体所需热量因年龄、性别、活动量、劳动强度、体型、生理状况而异。1988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从事不同劳动的成年男子(年龄20-39岁,体重60千克)的热量供给为10.0-16.7兆焦(2400-4000千卡);从事相同劳动等级(不含极重劳动)的成年女子的热量供给为8.8-12.6兆焦(2100-3000千卡)。一般成年人中等劳动强度者热量供给为11.3-12.6兆焦(2700-3000千卡),这对我国大多数地区第青壮年是适宜的,但对个别地区或某些个体可能不完全适用,这就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热量摄入与消耗相适应,以保持青壮年人体重适中,相对稳定,防止热量长期入超或亏损,导致肥胖或消瘦,诱发疾病。<BR><BR>热量来源于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们在代谢过程中密切联系,既协同又制约,相互转化,但又各具生理功能,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在膳食中应保持一定比例,才有利于维持正常代谢和防病保健。热量分配最好是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60%-70%,任何一种营养过高或偏低,使比例失调都不利于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和身体健康。<BR><BR>1. 蛋白质<BR><BR>蛋白质是细胞生长、更新、修补的原料,也是维持人体各种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如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输送、呼吸、循环、能量转换、神经传导、信息加工、思维活动和肌肉活动、生长、繁殖等等,都是在中枢神经主导下通过酶的催化和激素调节下进行的。人的体液、酶和激素,以及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抗体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在需要时蛋白质还可提供热量。如果长期摄入蛋白质的数量太少或质量差,就会影响青壮年的正常生理功能,严重缺乏时还会出现浮肿,引起多种疾病。<BR><BR>青壮年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因年龄、性别、劳动强度、生理和疾病情况而定,且与蛋白质、膳食中的热量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都有关系。当热量摄入足够时,从事不同劳动每日所需蛋白质为70-105克,女性为65-80颗。其中,动物性食物与大豆及其制品所提供的优质蛋白最好占总量的1/3以上。<BR><BR>2.脂类<BR><BR>脂类包括中性脂肪(油脂)和类脂质(磷脂、胆固醇等),它们都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脂肪是浓缩的能源,体脂是人体的“燃料仓库”,需要是可以动用。所提供的必须脂肪酸是合成麟脂和前列素的原料,缺乏时会引起皮肤干燥脱屑、生长停滞、生殖机能障碍,还会出现血尿和脂肪肝。鱼类所含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抗血栓、改善脑功能的作用。脂肪也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携带者,可促进其在体内的吸收。膳食中的油脂可以改善食物风味、增进食欲,且滞留胃中时间较长,易产生饱腹感。由于各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不尽相同,饱和程度不一,各有利弊,对动物油和植物油应合理使用。脂肪总量以不超过全日总热量的25%为宜,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各占三分之一。<BR><BR>胆固醇过多沉积在血管壁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有些人不敢吃牛奶、动物肝、蛋黄等富含胆固醇食物,忽视了胆固醇的重要作用,它是细胞膜的基质,也是维护健康、繁衍种族的重要物质。一些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蛋黄、鱼子等还含有其他重要营养成分。过分忌食这些食物可能引起营养失调、贫血、抵抗力低下,有损健康。其实瘦肉和一般鱼类胆固醇的含量并不高,牛奶、酸奶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青壮年每日吃一个鸡蛋不会引起血中胆固醇有明显变化。只要不经常、大量地吃动物肝、肾等内脏,每周吃一次也无不可。平时可多吃一些豆类、鱼类、牛奶、大蒜、洋葱、鲜姜、鲜蘑菇、香菇、海带、紫菜、山楂、燕麦、荞麦等,这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其吸收或促其排出,从而降低血脂。每日胆固醇摄入量最好控制在300毫克以内。<BR><BR>3.碳水化合物<BR><BR>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使机体的主要热量来源。其特点是消化、吸收快,供应及时,可维持大脑、神经、心脏的正常功能,增强耐力和提高工作能力。能促使脂肪彻底氧化,防止其分解不完全产物(酮体)堆积体内而致害。在供应热量方面,它可以节省蛋白质。还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或脂肪的化合物(糖脂、糖蛋白等)使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结构成分,能传递信息,并具有润滑作用等,这都说明碳水化合物对青壮年又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其需要量视青壮年劳动性质和劳动强度而定,一般约提供全日总热量的60%-70%。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主食中的淀粉,精制纯糖不应超过10%,因过多的糖类导致热量过高,在体内可转化脂肪。<BR>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