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丹妙药”是怎样炼成的
一袋袋黑色药丸,一捆捆包装纸盒,一摞摞宣传资料,经过一个家庭作坊的简单包装,转眼间就变成了包治疑难杂症的“神丹妙药”,继而又通过铁路、邮局销售到天南地北。
<P> 2005年6月14日,峨眉山市警方历经三个月缜密侦查,成功“套”住了两名假药贩子,一举打掉了这个特大假药生产窝点及其销售网络,现场查获市场价值高达20多万元的假药和大批造假工具。 <BR>据悉,这是我省今年以来破获的最大一起制假售假案件。</P>
<P> <STRONG>假药贩子惊现峨眉山市</STRONG></P>
<P> 今年3月,辽宁省东港市药监部门在对医药市场进行清理整顿期间,发现一种名叫“乳舒”牌小金丸的药品,从药品配方上看应该是处方药,却被标识为非处方药物在市场上销售。为弄清原委,当地药监部门及时向该药品的生产厂家、四川省彭山县某制药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P>
<P> 该公司得知情况后非常吃惊,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生产过这种药。然而,该药品的包装盒上赫然标注着该公司的厂名厂址、药品批号和注册商标,包装样式也与他们公司生产的一种畅销药品很相似。</P>
<P> 药品安全,人命关天!该公司立即向当地警方报了案。经初查,留在药品包装盒上的联系电话系峨眉山市的一个小灵通号码,由此推断,峨眉山市境内很可能有生产和销售假药的犯罪窝点。</P>
<P>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细致的摸排调查,民警发现,在峨眉山市城区北门桥一带有一个名叫徐涛(化名)的男子有销售假药的嫌疑。民警们费尽周折,从外地市场取得了徐所售药品的多个样品,经鉴定,证实这些药品均系假冒厂家的名义非法生产销售的假药。</P>
<P> 5月9日,峨眉山市警方根据初查掌握的情况,正式受理此案。该案上报至省公安厅后,立即被列为省厅挂牌督办案件。</P>
<P> <STRONG>秘密追踪一网打尽“狼窝”</STRONG></P>
<P> 通过对徐涛的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的全面调查,专案民警发现徐涛之妻杜梅(化名)也参与其中,同时证据还显示,徐、杜二人不仅销售假药,而且还在自行加工包装。那么,其生产窝点又在哪里呢?</P>
<P> 徐、杜二人在城区内并没有开设商业店铺,其日常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城区北门桥一带,行事谨慎,行踪诡秘。那么,其生产储存窝点是否就在家中?</P>
<P> 经查,徐在北门桥一带共有四处住所,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生产窝点,专案组一时难以确定。为防止打草惊蛇,专案组决定对徐、杜二人及四个住所全部进行外围监控。</P>
<P> 6月14日上午10时许,监控民警徐俊峰、聂巍发现徐涛急匆匆赶往火车站,凭一张假的铁路工作证免费登上了昆明至西安的列车。难道他要在火车上交货?或者有所察觉准备外逃?</P>
<P> 10时30分,就在这趟列车即将驶进乐山火车站时,随车跟踪的两位民警骤然出现在徐涛的面前,亮明身份后将其抓获。几乎同时,峨眉山市专案组民警迅速出动将杜梅抓获。</P>
<P> 就在徐、杜二人被警方抓获时,其余民警迅速赶赴其四个住所进行搜查。在其租住的出租房内,民警查获了大批半成品药和包装成型的成品药,以及为数众多的医药企业印章、企业法人私章、销售授权委托书、宣传单、宣传光盘等,就连包装工具也一应俱全。与此同时,民警们在徐涛户籍所在地的另一住所内,又查获了大量药品包装材料和一麻袋黄豆般大小的黑色“药”丸。</P>
<P> 经统计,此次行动共查获成品假药4856盒,半成品胶囊669版,黑色药丸50余千克,药品包装盒5.3万余个。这批假药共假冒了青海、内蒙古、云南、四川等地的13家医药企业的13种品牌药,倘若这批假药按照市场价格销售出去,可获赃款20多万元。</P>
<P> <STRONG>假药是这样炼成的</STRONG></P>
<P> 警方现已初步查明,2003年8月,经人介绍,犯罪嫌疑人徐涛、杜梅开始在峨眉城区从事生产销售假药的犯罪活动,两年中非法获利40多万元。</P>
<P> 这些所谓的“神丹妙药”,被宣称是治疗性病、肾病、妇科病的中成药或保健品。其生产原料,包括半成品药、包装材料及各类资料,主要来源于陕西咸阳的“上家”。其生产方式以家庭作坊式的半成品加工和手工包装为主,徐主要负责对外宣传联络和收发货物,杜主要负责加工和包装。其销售对象绝大多数是医药店铺和保健品市场,销售渠道则主要依托铁路托运和邮局邮寄。</P>
<P> 在销售网络方面,以前徐涛及其“上线”等人主要靠寄发以假乱真的“药品”宣传单进行宣传,2005年3月后,他们开始利用互联网主页发布药品销售信息,招募药品代理销售商,发展销售网络。从警方缴获的销售记录来看,这个销售网络十分庞大,触角遍及全国18个省和直辖市的60多个市县。</P>
<P> 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涛、杜梅已被刑事拘留,该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中。</P>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