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安全 今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中国的老百姓在担心:食不安全,今后的日子还怎么过?
当许多国人还没有摆脱“注水肉”之痛的时候,最近广东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四百多人“瘦肉精”中毒事件;随后中国农业部检出了二十多家养殖场(户)使用“瘦肉精”。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国人的饮食,何时得以安全?
    人们不禁戏言到:欧洲爆发的“疯牛病”还未痊愈,中国又流行起“瘦肉精”。一时间,欧洲人是“谈牛色变”,不得不告别可爱的牛肉,使得骆驼肉、羊肉一度热销;国人则是“谈猪色变”,诸多国人则被迫改食牛肉、羊肉。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预测,从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中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两万到四万人,但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数字发生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二十万到四十万人。
近几年来,毒米、毒面、毒油几乎年年“东窗事发”。国内市场人心惶惶的同时,中国农产品、食品的出口也因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近十年以来中国的肉类产量越来越多,但出口却没有同步增长,甚至一些主要品种还不断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卫生标准达不到进口国要求。
据悉,自从一九八六年欧盟严格执行肉类食品法规以来,中国的猪肉就基本上无法进入欧盟市场;日本则根据国际流行病疫情报告,把中国列入“三类地区”,从此中国的猪、羊、牛肉也基本上无法进入日本市场。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曾称,危害中国食品安全的首要因素是人口众多,环保意识差,生存质量不高;受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制约,一些食品生产企业(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中国食品屡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且发展不平衡。
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其后果将不仅仅是一两家企业倒闭或仅仅被罚款的问题。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其食品市场的容量与潜力,将无法估量。现在中国企业若不能尽快解决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问题,若不能尽快恢复国人的信心,将可能导致整个食品产业的灭顶之灾,结果也只能是自毁长城。入世后,更多跨国公司的进入,将有可能摧毁那些原本就弱小又不注重信誉的中国本土企业。
或许,正是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压力,中国国内的一些企业则抓住这次机会,乘机大作安全食品的文章,以求在国内市场上立足,进而向国际市场迈进。
    或许,经历了历次中毒事件后,中国的本土食品企业能够逐渐成长起来。
    或许,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