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商务网,免费信息发布推广平台,您可以 [登陆后台] 或 [免费注册] 无忧商务网 | 企业黄页 | 产品库存 | 供求信息 | 最新报价 | 企业资讯 | 展会信息
黄页信息| 库存信息| 技术服务| 供应信息| 求购信息| 二手信息| 加工信息| 供求库| 报价库| 展会库| 代理信息| 保健| 生活黄页| 食谱| 网络黄页| 水族休闲| 人力HR| 招聘
首页>>生活网>>生活保健>>食-食品资讯-其他
“禁鲜令”或将第三次延期

从来没有一个词能像“禁鲜令”一样刺激着众多牛奶生产企业的神经。


原定于去年10月1日实施执行的“禁鲜令”因招致大片反对,国标委已作出了两次延期执行。

明天将是“禁鲜令”执行的又一个大限之期。究竟明天“禁鲜令”是如期执行还是第三次延期,或是作出修改,甚至是奇迹般地给予“解禁”废除?结局将是哪个,明天自有分晓。但是无论是巴氏奶生产企业、消费者还是行业协会,大家正以期待的眼光关注事件的发展,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给出一个明确说法,还行业一个平静。

直至今日,“禁鲜令”去向仍在协调当中,究竟实施与否无论是行业协会、巴氏奶生产还是广大奶农消费者无从获取确切的说法。于是业内有推测说,由于内部分歧还没消除,“禁鲜令”可能再次难产,或将三度延期。

反“禁鲜”活动一直在进行

据了解,国家质监总局日前对广东省的一名全国人大代表6月提交的文件《关于实施鲜奶标识的建议》作出明确答复,坚持认为液体乳产品名称的标识应严格遵循《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不宜标“鲜”。于是业内开始揣测国家质监总局的答复是否是“禁鲜令”禁鲜令如期实施的一个信号。

但另据有关人士透露,在今年9月1号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奶业协会会长、前农业部副部长刘成果在会上发言,提出两个口号:巴氏消毒是鲜奶的标志,反对少数寡头垄断行业。与会的1000多个代表看来,这两大口号是大会两个最大的亮点,反“禁鲜”似乎又掀起一场小波浪。

此后,在10月12日,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中国食品报》中缝位置刊登“关于对《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下称“《指南》”)个别内容的勘误和调整”的文章。这篇不起眼的文章迅速在整个牛奶业流传开来,并引来反鲜派人士的质疑。修改的内容就是删去了“巴氏杀菌乳,牛乳(羊乳)或复原乳经巴氏杀菌制成的成品按全脂和脱脂的程度分为全脂巴氏杀菌乳、部分脱脂巴氏杀菌乳和全脱脂巴氏杀菌乳”中复原乳三个字。“也就意味着复原乳不能作为巴氏杀菌乳的原料。虽然该动并没有出动禁鲜令的核心——标“鲜”,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一些坚持“禁鲜令”的部门态度转变的暗示。

广东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按理说到这个时候国家有关部门早该给“禁鲜令”一个明确的说法,但目前多方仍在协调当中。“禁鲜令至今仍没有定论,说明禁鲜令在内部意见分歧还是很大。如果是各方利益都作出了很好的平衡、意见得到统一,国家肯定会向外公布。另外国家农业部、奶协协会和中国广大奶农、社会的舆论导向都站在了反禁鲜一边,因此我对禁鲜令的延期执行还是很有信心,”王丁棉告诉记者。

“但现在我们正在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将《液态奶标签实施新准则》递交国家有关部门参考作最后的争取,另一方面就算是禁鲜令真的如期执行,我们仍不排除以行政诉讼手段上诉禁鲜令阻碍行业发展。”

广州牛奶市场悄然酝酿“换装”

虽然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仍没有就“禁鲜令”是否如期实施给一个明确的说法,但各大巴氏奶品牌已经开始了换装工作。近日记者在走访广州好又多、家乐福、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时牛奶销售专柜时看到,燕塘、香满楼、风行等品牌都已经更换了原先“鲜牛奶”字样的包装,将其改为“纯牛奶”。就连此前坚持标“鲜”的光明牛奶,也更换了新包装。

虽然巴氏奶包装盒上“鲜牛奶”的名称被撤下来,但各大巴氏奶生产企业仍另辟蹊径将“巴氏杀菌乳”和“鲜牛奶”字体突现出来。

在光明236毫升的纯牛奶包装盒上,光明除了将“原料:100%鲜牛奶”字体用黄色背景、加黑字体突显出来外,在包装正面的图案上更再次将“原料:100%鲜牛奶”字样以较大的加了圈的蓝字体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而更换包装后的香满楼的纯牛奶其做法与光明颇为相似。在其180毫升包装盒上,香满楼将全脂巴氏杀菌奶和100%新鲜牛奶分别标注在产品类型和配料表上,同时在包装盒正面图案左上角配了一个有“鲜奶制造”字样的小图,在包装盒右下方再次打上“纯牛奶巴氏杀菌奶”字样,果然是处处现“鲜”。

另一巴氏杀菌乳品牌燕塘牛奶,它在包装盒侧面打上“本品采用100%纯鲜牛奶,经匀质、消毒处理制成,属全质巴氏杀菌乳”产品说明,在配料表上同样标明了生鲜牛奶。在包装正面图案的左上方,燕塘牛奶再次将“纯鲜奶制造”打在显眼的位置。

广东燕塘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立科表示,不管“禁鲜令”11月1号是否如期实行,燕塘牛奶都会遵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操作。他告诉记者,燕塘牛奶早已更换了新包装,待国家就‘禁鲜令’有了明确说法后再决定此前的鲜牛奶包装是否继续延用。

■相关链接

“禁鲜令”引发多方“口水”混战

“禁鲜令”的出台,对于整个牛奶行业来说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引发多方的口水混战,由此形成了“支持”和“反对”两大阵营。前者包括了国标委、国家质监总局和几个型常温奶生产企业,后者则为国家农业部、中国奶业协会及旗下各地方奶协、广大奶农和巴氏奶生产企业。

两大协会“互相较量”

“禁鲜令”引发争议的焦点在于:什么样的牛奶算“鲜奶”?支持阵营认为,生奶才是鲜奶,经过加工处理的就不能称为“鲜”奶,因此巴氏奶不应在外包装上标注“鲜”字,而应写明是巴氏奶。反对阵营则认为,巴氏奶标注为鲜奶是国际通用的惯例,如果不标“鲜”字,那么消费者就无法区分巴氏奶与常温奶。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之间的“较量”,双方之间的较量持续至今。

据了解,在新规颁布后不久的2004年12月6日,全国八大地方奶业协会汇集北京,对食品标签“禁鲜令”表达了不同意见。2004年12月14日,中国奶业协会代表广东、上海、四川等地的地方奶业协会,正式向国家标准委员会提出修改《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的意见,同时将意见送往农业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

为何引发轩然大波?

“禁鲜令”一出台便遭到了中国奶协、全国各省市地方奶协、广大奶农的强烈反对,甚至是国家农业部门都挺身而出表态反“禁鲜”。业内人士认为,“禁鲜令”妨碍了巴氏奶阵营的利益。因为“鲜牛奶”是以光明、三元为代表的乳品企业和伊利、蒙牛等常温奶企业进行“较量”、占据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砝码,一旦失去“鲜”字招牌,其竞争力将被削弱。而对于常温奶生产企业来说,“禁鲜令”的实施将有利于其市场扩张。因此“禁鲜令”在某种意义上是两大阵营争夺市场的利器。

同时,“禁鲜令”的反对阵营搬出国际惯例:在巴氏杀菌奶的标签上都允许使用“新鲜”“鲜”字眼,“禁鲜令”的出台无疑是有悖国际惯例。此外反对阵营指出:“禁鲜令”一旦实施,受到影响的不仅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奶牛养殖业首当其冲。若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现象该由谁负责,中国的民族鲜奶产业遭受打击该由谁负责这些问题顿时被推上了舆论的风浪口。

相关资讯
类别浏览
安徽 北京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重庆 辽宁 江西 内蒙古
无忧商务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0.6 www.cn513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08603号
本站所有产品都是会员自行发布,所有信息都有对方的企业名片和联系方式,如果您需要咨询产品具体参数和细节,请直接联系和咨询厂商,谢谢。
行业子站: 机械 库存 建材 物流 礼品 能源 农业 汽摩 食品 通讯 五金 玩具 矿产 印刷 休闲 服务 服装 化工 环保 电子 纺织 电工 电脑 电器 办公 安全 包装 仪器 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