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开始关注工艺健康
  
长期以来,我国的食用油市场主要存在浸出与压榨两种制油工艺。其中,80%以上的食用油厂家都采用了浸出法;只有不到20%的食用油生产企业采用了压榨工艺。浸出油以其出油率高、价格低廉的优势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的主要份额。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和“压榨油比浸出油健康”论断的风行,我国食用油市场的状况似乎有所改变。
“压榨”与“浸出”孰优孰劣
压榨法和浸出法是两种不同的油脂制取工艺。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消费者在购油时更关注食用油的品牌,认准一个品牌便长期使用,并不考虑食用油加工工艺,对于压榨油和浸出油之间的区别更是了解的微乎其微。多数消费者认为,压榨油在价格上比浸出油高,所以应该是压榨油优于浸出油。
据了解,压榨法就是采用纯物理压榨制油工艺,经过选料、培炒、物理压榨、最后经天然植物纤维过滤技术生产而成。这种方法不涉及添加化学物质,保留了油料内的丰富营养,无化学溶剂污染,不含任何化学防腐抗氧化剂,保证产品的安全、纯正、营养、美味,符合人体健康需求。但缺点是出油率低。“压榨油工艺”目前在国内基本用于花生油、橄榄油、坚果油、芝麻油等高档油品。
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浸出过程中,食用油中的溶剂残留不可避免。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规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许含有十毫克的溶剂残留。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倾向于选择压榨油,表面上看,是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考虑的;实际上反映出,压榨油靠着“健康安全”的旗号,成功“切”进了食用油市场,不但赢得了部分商家和消费者的极大认同,也给长期以来主导市场的浸出油带来了极大挑战和危机。
取舍权在消费者手中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食用油,在压榨油和浸出油的市场之争中,消费者需要的是权威指引,而这个“权威”就来自于国家食用油的新标准。
目前实施的《国家食用油新标准》中增加了明示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的标识要求,规定转基因、压榨、浸出产品和原料产地必须标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样,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标签的方法了解食用油的制作工艺。
食用油天天都要吃,选择哪种方法生产的食用油,是消费者的自由。以往消费者可能只凭着喜好和价格购买,而现在有了新标准,大家的选购就可以更加明确和自愿了。相信消费者也能够做出自己的判断,其中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当然就是健康。
专家意见莫衷一是
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俊籽认为:从安全和环保上看,压榨油由于能够保持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而浸出油则很难满足人们追求食品天然、环保的消费心理。
中国农科院育种专家、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专家毛文岳表示:判断食用油的优劣,生产工艺是一个重要标准。
国家食物与营养学会理事、全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农绍庄表示:两种油各有利弊,食用油的好坏关键看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就可安全食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