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糕饼业的祖师爷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因为他发明了馒头。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后,回师时路过泸水河,也就是现在的雅礱江时,“风浪横起,兵不能渡”,那时迷信,认为需要用人头来祭祀水神。有人出了一个主意:杀些刚俘虏的“南蛮”,用他们的头颅去祭。诸葛亮是胜利班师,当然不会杀俘虏的,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
...
-
做虎皮青椒是考验一个高级厨师甚至一个世界级美食家的的重要课题,有位网友曾告诉我,考特级厨师是做鱼香肉丝,我认为鱼香肉丝是川味小饭馆的名堂,真正的虎皮青椒才是大雅大俗,也是正宗的吃辣椒,很多人把吃辣椒和用辣椒做佐料混淆,这不能不是美食界的笑话,我相信任何一个喜欢辣椒的人士,在初夏的日子里走进餐馆,不会忘记点一客虎皮青椒的。
&n
...
-
唐琬是宋朝著名诗人陆游的表妹。她自幼聪慧,人称才女,后被陆游娶为妻,夫妻的感情很好。但陆游的母亲对这个才貌双全、贤惠能干的儿媳妇就是看不上眼,总是想方设法难为她。在陆游母亲六十寿辰这天,陆家宾客盈门,摆了九桌席,十分热闹。陆母想叫儿媳在客人面前出丑,吃饭间,忽然当着众人提出:“今天我想吃说蛋也有蛋,说面也有面,吃不出蛋,咬不着面;是火烧,用油炸;看着焦黄,进
...
-
中国人爱吃,许许多多的美食传统实际上就是在文字传世后得以发扬光大的。就四大名著来说,《红楼梦》快被别人研究烂了,《西游记》是最不配列在四大名著之中的,除了怪力乱神的想像力丰富一点以外,几乎乏善可陈,那四个男人还不如今天的F4生动,没有一点作为“人”的生活元素,无欲无求一心干革命,和文革的样板戏差不多。另有一种说法是四大名著中原是有《金瓶梅》的,因为众所周知的
...
-
陆文夫的《美食家》中,孔碧霞曾教导吃客朱自治说:“头汤面”算得了什么?馆子里的东西千篇一律,都不是有身份的人吃的,真正讲究的人哪有整天在外面吃饭的?经过教育,已经吃了半辈子的朱自治才知道,自己充其量只能算一个“经常性的外出吃饭者”。
三
...
-
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封建的政治、经济发展,促进了饮食文化的繁荣。
在皇权高度集中的统治下,各种维护封建统治的典章礼仪制度严谨完备。清代宫廷筵礼仪理所当然地突出皇帝的尊严,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
清代初年,宴无定制。后妃、皇子、
...
-
清朝嘉庆年间(大约在1812年前后),在江苏太仓县有一个姓李的商人。他经营着几个酿造作坊,买卖做得很大。他不但在做生意上精明强干,而且对食品也很有研究。
一天,他来到酿酒作坊,一边看着伙计们干活,一边想:酒可以当作做鱼时的调味品,能不能在酒浆里加些配料做成一种美昧的液体调味品呢?于是,他决定亲自试制。他将白糯米浸水
...
-
五柳鱼是四川名菜,唐宋以来早已脍炙人口。说起“五柳鱼”来,它还和我国古代诗人杜甫有一段关系呢!
唐代杜甫,在年近五十的时候,遇上“安史之乱”,整个唐朝从这儿走了下坡路。唐明皇逃往四川,杨玉环在马嵬坡吊死。杜甫为了躲避这场战乱,也漂泊到西
...
-
自助餐根据标准不同,其档次也相差很大。但一般的自助餐的布置、用料及菜品的种类大多是西餐中的焖、烩、煮类菜肴,再配上些沙拉、面包、甜点、饮料作为辅助。高档的烧菜比重较少,甚至没有。如自助餐的标准较高,餐厅会安排厨师现场制作一些烤、烧类菜品,客人现点现食,以保证火候和新鲜程度。 据考,自助餐的真正起源是八至十一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那时的海盗们每有所猎获的时候,就要由海盗头头出面,大宴群盗,
...
-
夫子庙秦淮风味小吃是我国四大小吃群之一。夫子庙地区茶楼饭店,街边小吃,满目皆是,形成独具秦淮传统特色的饮食集中地。经过多年的努力,夫子庙地区有七家点心店制作的小吃,因工艺精细,造型美观、选料考究、风味独特而著称,经专家鉴定南京秦淮区风味小吃研究会于1987年9月正式命名这八套秦淮风味名点小吃为“秦淮八绝”。 “一绝̶
...
-
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有说是源自古罗马人,亦有是由Marco Polo从中国经由西西里岛流传至整个欧洲的讲法,可谓众说纷纭。 然而,食用面团最初出现时的制造方法,早于十七世纪初就有记载。那是将面粉团压成薄纸状,然后覆盖在食物上,放入焗炉内烹煮食用。其后,人们想到将面团切成小块状或条棒状的细长面条,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将面条风干储存的做法。 西红柿的出现及随后的品种改良,在意大利的拿坡里首
...
-
扬州炒饭又名扬州蛋炒饭,原流传于民间,相传源自隋朝越国公杨素爱吃的碎金饭,即蛋炒饭。隋炀帝巡视江都(今扬州)时,随之也将蛋炒饭传入扬州,后经历代厨坛高手逐步创新,柔合进淮扬菜肴的“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加工讲究,注重配色,原汁原味”的特色,终于发展成为淮扬风味有名的主食之一。欧美、日本、香港等地的扬州风味菜馆,也纷纷挂牌售此美食,颇受欢迎。 扬州的蛋炒饭,风
...
-
从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陈腐的油腻涩味,也许是不善处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当然会吃得舌矫不能下,好像舌头要粘住上膛一样。有些北方人见了火腿就发怵,总觉得没有清酱肉爽口。后来许多北方人也能欣赏火腿,不过火腿究竟是南货,在北方不是顶流行的食物。有些的北方餐馆作菜配料,绝无使用火腿,永远是清酱肉。事实上,清酱肉也的确很好,我每次作江南游
...
-
南北朝的陈国建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末代皇帝陈叔宝,人犯法“陈后主”。陈后主十岁的时候,十分贪玩,他嫌呆宫中闷得慌。有一天穿了一身便服,悄悄地溜出了宫门,跑到了秦淮河边瞎转游。这儿店铺、酒肆、茶楼、布庄、米号……门面挨门面,多得数不清。他挤在人群中,两只眼晴都不够用,觉得比冷清的皇宫好吃多了。 &
...
-
“排档”是个来自广东的词汇,指敞开式的简易大众就餐场所。然而,这种叫法很可能是一种古代腐败的遗迹。 根据发现的南宋宫廷菜单考证,皇宫里连肉也不是每天都有的。有时,宫廷侍官们就自己掏腰包,请皇帝、贵族、大臣吃饭。一下子竟形成风气,由于是轮流请客,排队当值,称为“排当
...
-
到过陕西的人都知道,陕西民风民俗中有“八大怪”或“十大怪”之说。其中一怪“面条像裤腰带”,指的就是“彪彪面”,乃极言其形之长、之宽、之厚也。
&#
...
-
“松鼠桂鱼” 是姑苏菜肴中的代表作,在海内外久享盛誉。这只菜有色有香,有味有形,更让人感兴趣的还有声。当炸好的犹如“松鼠”的桂鱼上桌时,随即浇上热气腾腾的卤汁,这“松鼠”便吱
...
-
在浙江农村,每到春节,几乎家家户户的席上都有醉鸡。这种鸡肉酒香扑鼻,鲜嫩可口,食后回味无穷,是人们饮酒佐餐的佳品。是谁发明了醉鸡呢?历史上尚无可考,民间传说却不少。 很久以前,在浙江五夫一个小村庄里,住着弟兄三人,父母双亡。三兄弟互敬互爱,过着和睦的日子。后来,三兄弟陆续结了婚。
...
-
泛舟游太湖,船家都备有精美的湖肴供应,由于它与饭馆里的菜做法截然不同,渐渐形成著名的太湖船菜。 船菜讲究“味真”,每一道菜都是原汁原味,太湖船菜还特别新鲜,太湖船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主菜之后,几道素菜特别时鲜嫩爽,如惠山青蚕豆、冬笋菜心、香菇豆腐等。 清未民初有四只大型画舫的船菜最为著名,分别由姓王、杨、谢、蒋的四个老板经营,并各有自已的
...
-
临朐名吃,起源于清代,是在宫廷全羊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临朐城有一家菜庄,名“德顺楼”,烹调羊肉驰名齐鲁。当时曾有“青州游,莫过德顺楼”之说。经历代厨师发掘创新,无论菜品特点,还是烹调技艺,都已使全羊宴有了自己的风格。1997年被山东省贸易厅评为“山东名小吃”。
&n
...